《畅谈国事》(原文全文)
国事——事无巨细,决定前经过充分协商、讨论,执行中也容许大家提批评,提意见,提建议,甚“横议”,起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就是民主。
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宪法保障,鼓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应该说,民主更充分,“言路”是更宽的。
先哲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谓“一得之愚”,可能正是关键问题或切中要害的。但无论智者——懂行的或“愚者”,能够经常以国事为虑,关心国家大事,这就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两种“左”的论调,禁锢着大家畅谈国事。
一是提出所谓舆论一律。既是“一律”了——以“一言堂”为准绳,还谈什么“舆”论? 这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
二是在历次运动中,强词夺理,说言者无罪的“言”,只限于自说自话,如果宣传于众,甚至只对个别朋友谈天,这就是起宣传鼓动作用,就是“行”了,于是“检举”、“揭发”之风大起,人民有口难开,有不同意见,只能“腹诽”了。
多年来,报纸上的议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听不到一点哪怕是些微不同的声音;大会小组的发言,全是对证“古本”,照本宣科,歌功颂德,事未“消化”,竞相“表态”,以表示其忠诚与驯服。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一直保持了二十年,直到“四人帮”垮台以后,余毒犹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切拨乱反正,而畅谈国事的风气,似乎尚未养成。旧的习惯余风尚在,即使有意见,“话到舌边留半句”,多留些“保险系数”。加上有少数自以为一贯正确的人,时时不忘“大批判”开路,掖着的帽子、棍子,时刻想出笼,如前年一度出现的“清污”寒流,这就使得识时务者,又噤若寒蝉了。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大概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他们徘徊在中国大门外,大概已有七十多年了——从辛亥革命算起。现在我国已进入崭新的时代,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该热忱地欢迎他们升堂入室,一扫过去那种闭塞的局面了。
为着把我们可爱的祖国早日振兴起来,应该殚知竭虑,来畅谈国事,是畅谈,不是吞吞吐吐,不是“适可而止”,志士仁人,盍兴乎来!
198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