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的编辑生涯》(原文全文)
严格地说,储安平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编辑方面。虽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在政治上很有见解,也热心于言论方面的工作,但从他年轻时代到最后的岁月,都与编辑工作联系得很紧。
储安平是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学生(过去许多人误认为他毕业于英语系或新闻系,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先生看了他在光华的档案,告诉笔者),从其性格和才能看,青年时期热爱文学,壮年以后关心政治。他的编辑生涯,也以这两个阶段为其特点。
1931年,储安平二十一岁时,就开始编文艺刊物,当时他还是光华大学的学生。刊物虽然已经印好,但由于别的原因,没有正式出版,此事是储安平在发表方玮德一首诗时加的注解中说的。
1935年11月,储安平主编的文学杂志《文学时代》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印刷发行。其时储安平大学刚毕业,时年二十六岁。《文学时代》是一本纯文学的刊物,一共出了六期,常在上面写文章的有老舍、张天翼、王统照、郁达夫、田汉、宗白华、臧克家、梁宗岱、陈梦家、余上沅等,均为一时之选,可见储安平在编辑方面的才干。储安平在1936年去英国采访,刊物也就停了。储安平曾说:“这年头,一个纯粹的文学刊物真是没办法维持的。我们虽只出了六期,可是所经的苦乐,简直出乎意料。最后一期的印行,更有许多困难,这困难我们不想诉说了;只有一句话可以对大家说,那便是所有的困难给了我们一种更大的决心去努力将来。”
储安平后来一度做过《中央日报》文学副刊的主笔。抗战军兴,随报馆迁往长沙。曾和冯英子先生一起在《中国晨报》共事。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得到着名报人张稚琴的帮忙,创办了《客观》周刊,一时影响很大。《客观》周刊是一个政治性的刊物,也没有副刊。储安平在办《客观》周刊的时候,所写多为政论文章,在当时有广泛的影响,他曾在《客观》上写过一篇《动荡中的国民党》大声疾呼国民党必须觉醒、新生,而新生者即是使开明进步的国民党优秀分子起而执政,这篇文章很受读者好评,当时陈诚读了后也很欣赏,并派秘书前去打听储安平。1946年3月,储安平由渝返沪,筹备《观察》周刊的创办,同年9月,《观察》在上海诞生,在后来近三年的时间里,以言论的力量在知识界产生很大影响,成为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言论阵地。《观察》1948年底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后复刊,但不久就停办了,改为《新观察》出版,储安平也就离开了。
纵观储安平的一生,从学生时代编辑文学刊物,到壮年时期主政《观察》以及1957年接任《光明日报》总编,基本上是以一个报人的身份活跃在中国社会,他一生重要的活动时期都没有离开过编辑的岗位。《观察》周刊在当时不仅出了台湾、西南航空版,而且发行到了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在战争的环境里,发行量超过十万份,可见刊物是很有读者的。储安平一生的理想是希望能办一张类似于《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以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但他的这理想一直未能实现。储安平编辑生涯中有几个特点值得今日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学习。一是他编刊物,首要的是选好作者,他办的《客观》和《观察》,主要撰稿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着名大学的教授和社会名流。二是刊物的读者对象非常明确,比如他就明确告诉读者,《观察》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中学生不在读者范围内。三是以客观的立场对待作者,无论什么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提供版面,而决不以个人的政治倾向取舍稿件。四是有严格的求真精神,他明确人类言论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他宣布《观察》在任何情况下不发表不署真名实姓的作者的论文,而且绝对不在自己办的刊物上评论《观察》社编辑出版的任何书籍,体现了很强的民主作风。
储安平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人们不应该忘记这位卓越的出版家。
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