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词藻大国》(原文全文)

《词藻大国》(原文全文)

中国是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向重视礼仪。因重视礼仪,在行文言谈方面,当然也特别注意词藻。天长日久,便养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实行科举之后,词藻就更非等闲了,于是音韵、对仗、典故等都有严格规定。什么“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连推车卖浆者流也动辄脱口而出“这又不是三篇文章两首诗!”在下意识里无非是这等事并不难,只有作诗写文章是了不得的! 一部《昭明文选...

中国是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向重视礼仪。因重视礼仪,在行文言谈方面,当然也特别注意词藻。天长日久,便养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实行科举之后,词藻就更非等闲了,于是音韵、对仗、典故等都有严格规定。什么“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连推车卖浆者流也动辄脱口而出“这又不是三篇文章两首诗!”在下意识里无非是这等事并不难,只有作诗写文章是了不得的! 一部《昭明文选》,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声,多么华丽丰赡! 如果译成白话,就无异于一堆破砖烂瓦。明清以八股取士,那套起承转合,耗尽书生们毕生精力。文章的内容呢,却微乎其微,空空如也!

社会上层如此,必然会使“群氓”受到感染,待人接物,交际应酬,莫不注意词藻,有的甚至形成语言“忌讳”,恐怕已是积重难返了。记得30年代我在北大读书时,偶尔到饭馆吃饭,醋叫“忌讳”,因为“吃醋”是犯讳的,理应回避,因而醋就变成“忌讳”了。而猪血、鸡血之类也升格为“红豆腐”,而酱鸡也被称之为“酱牲口”了。这需要加以解释,才能使外地后生们理解。中国人一向是酷爱和平,最怕见血的。比如酱鸡,在堂邵(现称服务员)向您(食客)征求意见,要订什么菜时,能够说“要个酱鸡吧?”“鸡吧”与“鸡巴”谐音,岂非天地之差! 这真是“首善之区”礼仪之邦,考虑得何等周到,真称得上天衣无缝了。

抗战期间,读国民党报纸,竟然出现这样的大标题:“我军向台儿庄背进”,直说就是由台儿庄撤退,“背进”云云,岂不是一种阿Q精神么? 一般的小报,经常有“春风一度,珠胎暗结”之类的桃色新闻报导,大约也是十分注意词藻的缘故吧?

时至今日,是否还有残余呢? 不但有,而且还不在少数。什么叫“负增长”? “下岗”、“下海”又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负增长”等于零下,当然是亏损无疑。“下岗”说白了是失业,而“下海”则是从一个清水衙门转向公司、中心之类,也就是想多赚点钱,使生活更富裕些。

我不能不说,中国是一个喜欢在词藻方面抠字眼儿的国度。对这种现象怎样评价呢?这样一来,似乎天下太平了。但到底是是非变得清楚了,还是让人不知是非了?

我欲说无言。

9月24日于华东医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