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感》(原文全文)
弭 谤
周厉王的时候多行虐政,人民不堪其苦,怨声载道。厉王不但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派卫巫去监督说怨言的人,结果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周厉王自以为得计,喜形于色地说:“我能阻止人民不说我的坏话了。”第二年,他被人民赶走了。
现在不是周厉王时代,我们提倡发扬民主,人民享受了言论自由。但也有一些人把忠言当怨言,动辄给提意见的人戴上“说鬼话”、“发牢骚”、“自由主义”、甚至“对抗领导”等大帽子。他的后果是危险的。
不毁乡校
春秋时代,郑国人民经常到乡校去,议论国家政治的好坏。当时朝中有人提议把乡校毁掉,免得人民议论国事,增添许多麻烦。郑国的一位英明领导者——子产,不肯这样做,他说:“人民早晚到乡校去,议论政治好坏,好的我就执行,不好的我就改掉,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
倾听群众呼声,改进领导,子产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无怪他死了,人民都想念他。
现在某些不愿意听取群众意见、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应读一读历史。
忠于事实
齐庄公和崔抒的妻子通奸,崔抒就把庄公杀了。史官写道:“崔抒弑其君”。崔抒连史官也杀掉,史官的弟弟又写道:“崔抒弑其君”,崔抒又把他杀掉。连续杀了两个史官以后,史官另一个弟弟依然写“崔抒弑其君”崔抒也就没有办法再杀。当时其他地方有个史官,听说齐国史官都被杀死,就不顾生命危险,带了记录的东西去预备再写“崔抒弑其君”,结果听到这件事已经写入史册,他才回去。
崔抒弑其君这件事本身我们不去论它;这些史官忠于历史事实,不为暴力所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鸡鸣狗盗
齐国的孟尝君,经常养着三千多名门客。有一次他到秦国,被秦王拘留想要杀他,他遂派人求救于秦王的一个得宠的妃子。妃子要孟尝君送她一件珍贵的白狐皮衣服。恰巧,他的狐裘已献给秦王了。他门下有位擅长偷盗的人,就到秦王宫中把狐裘盗出来献给她。妃子在秦王面前为孟尝君说了好话,把孟尝君放了。但秦王接着就后悔,派人追他回来。这时孟尝君已到国境上的关口,可是一定要天明鸡啼才能开关放行。食客中有位擅长鸡叫的就学鸡叫之声,其它真鸡闻鸣起来。于是孟尝君逃出了秦国。
鸡鸣狗盗之事,似乎不值得去称赞它;我们也并非要去学鸡鸣狗盗。但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有一技之长的人,有时他们也能发挥一些作用;也切莫“有事有人,无事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