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访《少女日记》作者故居》(原文全文)

《访《少女日记》作者故居》(原文全文)

去年秋天,我因公司业务赴欧。那天当飞机飞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时,才早上7时。本来应当在休息两小时后,立即转机飞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谁知对方的机场因故关闭,飞机无法前往,而被迫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一天。荷航把我们安排在城内市中心靠近皇宫的卡拉斯那波内斯基大旅馆住宿。当时虽才10月中旬,天却奇寒,气温只有十一度左右。而且天气阴沉,不时飘着细雨。用电话找来一位荷兰友人,...

去年秋天,我因公司业务赴欧。那天当飞机飞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时,才早上7时。本来应当在休息两小时后,立即转机飞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谁知对方的机场因故关闭,飞机无法前往,而被迫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一天。
荷航把我们安排在城内市中心靠近皇宫的卡拉斯那波内斯基大旅馆住宿。当时虽才10月中旬,天却奇寒,气温只有十一度左右。而且天气阴沉,不时飘着细雨。用电话找来一位荷兰友人,他以主人的身分问我们要如何消度在阿城的一天。同时找来一份阿城旅游指南,要我们挑选想去的地方。
阿城在两年前我曾来过一次,而且住了三四天。但除了夜晚游了一趟运河,参观了钻石切割中心外,其他地方也没时间去拜访。现在我拿了这份旅游指南,看看阿姆斯特丹排出来可供游览的地方不下四十五处之多,各有其吸引人之处,真是难以取舍。譬如有名的里吉斯博物馆,那里收藏的名画就够人大开眼界,尤其荷兰大画家雷姆卜兰特那幅“守夜者”就久已闻名,来了不看,真是可惜。又譬如有名的花卉市场,光看那上千种的荷兰名花郁金香,就教人不虚此行。但我找来找去,这些早就仰慕的地方都没有选上,而选了“安妮佛兰克之家”这个并不显眼的名胜。荷兰朋友虽然是在阿城土生土长长大,但他对这个地方一点也不熟悉,看起来甚至都没有去过。他看了看所在的地址,又去阿城的地图上去找,找了半天才在阿城靠西的一条运河边找到了这条宾逊格兰杰特街。他说这个地方离旅馆很远,他因城内停车不便,没有开车来,要去得走路才行。我说天冷正需要走路暖身,于是我们便沿着一条条的运河,左弯右转的往西走去,走了约半个小时才找到了一处极为普通的旧四层建筑,门口有一块极不显眼的白漆牌子,写着“安妮佛兰克之家”。
提起“安妮佛兰克”,我想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喜欢文学,关心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人应该还有印象。民国四十七、四十八年(1958、1959)左右,一本风行世界的《少女日记》即是由安妮佛兰克所写。这个安妮佛兰克之家即是当年安妮和她家人为躲避德国纳粹的搜捕而匿居的地方,日记内所记的一切都是在这里发生。
原来安妮佛兰克的父亲奥图佛兰克原本是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1933年杀人魔王希特勒掌权以后,认为只有他们德国的印欧族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人都是劣等。而尤以犹太人最贱,便起而排犹,盖了很多集中营关犹太人。奥图佛兰克一看情势不对,便毫不迟疑的举家逃到荷兰,其时安妮才只有五岁。
但是躲过了在德国的浩劫,并不就是挣脱了魔鬼的阴影。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翌年5月荷兰便被德国占领。纳粹德国的那一套消灭犹太人的计划又带到了荷兰。几乎有十四万在荷兰的犹太人,其中包括两万五千来自德国者,不是送往集中营,就是送进煤气间处死。佛兰克这一家就匿居在这栋房子后进的两层阁楼上,靠着朋友的接济,而苟活了25个月。
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安妮,把匿居在这个绝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地方的一切生活情形,详细的记录在日记里。笔者年轻时曾经从头至尾读过这本日记的英译本,深为其中恐怖求生的情节留下难忘印象,而今有机会能亲自目睹这栋不凡的屋子,当然不愿轻易错过。
这是一栋典型的阿姆斯特丹式的窄而高耸的房子。迎面四层楼均有大玻璃窗,站在窗前即可俯视下面的运河和对岸同样瘦高的建筑。这种房子除了正面看起来很窄外,而且纵深很长。据荷兰朋友说,这是因为当地的人认为房子越有深度,房子的价钱就越高。因此人们就尽量把房子往深里造。但是房子又不能太长,太长会没有光线。于是便把两栋房子背对背的造起来,中间隔着一个天井,和一个加高的阁楼。安妮佛兰克一家就藏在这栋房子的阁楼里。这栋房子很古老,据说早在1635年即已造好。而阁楼则在1740年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这栋房子是由一个叫做安妮佛兰克基金会的机构在管理。每天定时开放供人参观。参观者进入楼下的大门首先得买入场券,然后左转进入楼梯间上楼。楼梯很窄很陡。走上楼梯后我才了解阿姆斯特丹的每栋房子房顶正中都垂下一支大铁钩的原因,原来那都是用来吊大东西,从窗子搬进楼上房子里的,从楼梯根本拿不上去。上去三楼后,往右是一间展览室,里面挂满了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暴行图片,看了令人发指。
直往前走,则进入一间右边有窗临向天井的走廊,走廊的尽头即是通往安妮佛兰克一家人藏匿的阁楼通道。这个地方在当时是用一只有铰链的书架挡住,使人看不出那里还有一个门。现在书架仍然好生生摆在一边,里而还放了几本发黄的书。
通道的门很小,仅容一人低头跨入。进入之后往前走几步即是安妮的父母和姐姐玛格丽特住的地方,约三坪左右。墙上还可看到挂得有一张罗曼弟的地图,上面有盟军军事进展的记号。记得安妮在日记中经常记述他们用无线电偷听广播,大概记下来的战况消息都是靠这张地图来对证了。
地图的旁边墙上有几条线显示佛兰克两个女儿成长的记号。房子的里间即是安妮住的房间。房间很小,成狭长形,顶多不到两坪。墙上还留得有安妮剪贴的电影明星照片,像琴裘罗吉斯、平克劳斯贝、劳勃泰勒等老一辈的好莱坞明星都有,这儿就是安妮那本历史性日记的原产地。
房间的一头通至靠天井的走道。走道的一角是盥洗室,另一头是往四楼的楼梯间,当年德军占领时,安妮他们只能在夜间使用盥洗室,因为怕抽水马桶的放水声会传到外面,而被发现和出卖的危险。
再登上楼是另一对犹太夫妇,也是佛兰克先生生意合伙人范丹安夫妇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这两家的厨房和起居室。当年德国占领时,这些房子的窗户,一到晚上就必须拉上厚的帘子以防灯光外泄,遭盟军轰炸,这样当然也对这些藏匿的人有利。现在窗子上的黑布幔仍在。
房子外面靠近天井也有一小走廊,范丹安夫妇的儿子彼特就住在这里。从这里还有一道小楼梯,直达屋顶间,那里是他们存放粮食的地方。房顶有一小窗,这是整个阁楼唯一可以放心打开的窗子。因为外面都是别家人的屋顶。
到了这里这些人的整个活动空间全参观完了。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他们必须不动声色,时时紧张,处处留心,而且在物资奇缺的情形下过日子,其所表现的求生意志,真是令人感叹佩服。
从藏匿的阁楼经过一道走廊,到了四楼的正屋,这里是安妮日记的展览室,里面四壁挂满了安妮和她一家人的生活照片,以及安妮从婴儿至成长至十四五岁的个人照。根据资料介绍,他们藏匿的这处地方是1944年8月4日被一辆德国军车满载士兵破门而入而发现的。德国士兵进门以后命令各人把他的值钱东西都拿出来。一个士兵抢走了佛兰克先生手上的公文包,那里面装得有安妮的日记本,但是德国士兵把日记掏出来丢到地上,空出公文包去装值钱的东西。后来还是等这些人抓走后,一位佛家从前的打字员梅甫先生,也是一直在暗中帮佛家买粮食用品的好心人,到现场去收拾东西,才把日记收起来保管。直到唯一的生还者佛兰克先生从集中营回到阿姆斯特丹,梅甫先生才交给他。而于1947年正式出版。现在这本日记已经翻译成五十多个国家的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三百万册。而且还编成剧本和电影。
房子进门的右边就是一个展览各国日记版本的大玻璃橱,共有四十五种之多。而其中摆在最前面,最显眼的一本就是中文本,是由台北市淡江书局出版,彭恩衍先生翻译。回来之后我曾到淡江书局去找这个译本,可惜据老板说,他们只印了一千册,卖了十多年才卖光,现已无书。
当然,这间展览室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日记的原稿。那是屋子前方正中的一个大玻璃橱里。安妮的日记是写在一本长约三十厘米,宽约廿公分的白纸本子上,字迹非常流利娟秀,而且整齐有序,真像是印在纸上那么漂亮。这种字出之于一个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之手。而且是那么一种长期的惶恐不安的状况下执笔,真多亏了这个不屈的小心灵。试想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正是做梦爱玩的年龄,她的手上应该是捻着鲜花,捧着糖果零食,怎么竟会是让她拿着一枝如椽的笔,写出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多么不相衬,不谐和的事情。但是尽管有这么活生生的见证,据展览场所的资料显示,现时西欧的各种新纳粹组织认为希特勒所统治时的德国并不坏,他们否认曾经集体屠杀犹太人,认为是犹太人捏造出来的,甚至说根本没有什么安妮日记,完全是虚构。
从室内旋转梯经过三楼的展览室到了二楼的前楼,是另一间新闻资料陈列间,一头的架子上放着各种小册子,里面都是登载现今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种族岐视、偏见和受压制的情形。这些资料都是安妮佛兰克基金会搜集来的。他们认为法西斯的独裁思想并没有从这个世上绝迹,新纳粹主义者仍然企图重获权力,而一些所谓民主国家也照样违背人权,大多数的人仍被他们认为次等民族。因此这个基金会不但要一直开放这个地方,使人知道过去的错误,而知所警惕,而且要继续承继安妮的奋斗精神,创造出一个安妮所向往的美好世界。
再往下走到底层是安妮佛兰克基金会的展览场所和出口。这个基金会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设分会,他们的活动情形,各种海报和照片都在这里展出。总会这里还设得有教育部门,特别是对低阶层的民众和学生经常举办讲座,让他们记取历史的教训,勿再踏覆辙。
基金会是个阿姆斯特丹地方的民间组织,没有政府的支援,因此所有的活动和这栋房子的维护,都全靠参观者的门票收入和捐款来维持。在出口的地方就设有一个捐献箱。同时设有一个留言簿,供参观者提供意见。我在捐献箱投下了廿个基尔德。在留言簿上写下:“盼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栋安妮佛兰克之家,愿我们中国人所憧憬的大同理想,赶快在这个世界实现。”
走出安妮佛兰克之家,天仍飘着细雨。冷风一下子把我刺回到现实。使我猛然忆起当时刚发生不久的黎南难民营大屠杀。心里怅惘着人类这种可恨的愚昧无知,不知要到何时才能从根有个大觉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