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果师卢长顺》(原文全文)

《果师卢长顺》(原文全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读者一定熟知这个名字,也一定熟知他那些《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名作。可是,他的一首绝妙的《烧饼诗》,读者却不一定熟悉。那诗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平声〕得似辅兴无?这是他在四川忠州时写给万州杨使君的。写得实在有风趣,读了不禁令人也想尝尝那新出炉的又脆又香的芝麻烧饼。但是,末句所说的,你...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读者一定熟知这个名字,也一定熟知他那些《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名作。可是,他的一首绝妙的《烧饼诗》,读者却不一定熟悉。那诗写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平声〕得似辅兴无?

这是他在四川忠州时写给万州杨使君的。写得实在有风趣,读了不禁令人也想尝尝那新出炉的又脆又香的芝麻烧饼。

但是,末句所说的,你尝尝看,像不像“辅兴”的味儿?这辅兴,揣想定是当时京都长安有名的烧饼铺,可惜到底是怎样一个详情,我知识浅陋,也不知是否有人考证过,未明详细,不免于心歉然。

宋代大诗人陆游,记下过“故都(汴京,今开封)李和,煼(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北宋亡后,李和儿流落燕山(今北京;陷于金),怀念故国,跟以鱼羹闻名的宋五嫂流落杭州,遥遥相对。顾羡季(随)先生抗战沦陷时期居京所作遗诗有云:“秋风瑟瑟拂高枝,白袷单寒又一时。煼栗香中夕阳里,不知谁是李和儿!”即用其事,我自己也曾是深抱沦亡之痛的人,每诵先生此诗,真是万感交集,难以为怀。——但李和儿的详细,也不可得而知。

因此我常想,假如当时有人把历代人民中间的这些有专门造诣的特殊技艺的特点特色以及其宝贵经验都作出记录,以贻后人,那该有多好。

提起糖炒栗子,使我想起“老郑记”来。“老天津”们一定还能记得,那真有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的意思。天津一地,在制作食品方面有特艺专长的类似的字号、人物,真不胜枚举;只是日久年深,多数无人能详了。

小时候,每逢过新年时,常听老母诸兄谈笑中戏效上辈亲友的声口来说老话、唱乡谚,十分有趣。那些歌谣中有些是使小孩子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数落吃”的更不例外。记得有一句是:“卢长顺的大丝糕”,至今未忘。我虽没有吃过这份出名的“丝糕”,但从小深信他是“丝糕专家”的。

不料后来才知道,并不如此,卢长顺原来是天津的名“果师”。《蜨阶外史》有一则。说:

天津卢长顺,以贩鲜果为业。北地苹婆果(苹果),重(被重视)于南方,闽、广、苏、杭,皆其包送。秋日果熟,积如山;果师一人,以手度果,身后伺者不下百人,师曰“此宜闽!”“此宜粤!”苏、杭、豫东,唯所命。承之者奉命惟谨,分置大瓮。其极熟者,乃售(当地)市肆。……凡送远,以舟,计日必达,达则果熟,无一朽败者。

故果行群推为师云。

这记的是清代道咸年间的情况,是很可宝贵的天津风土史料。单看他一人凭他的研究,估计果子的生熟、路程的远近,能使到达外地时不腐不败、恰到好处,这事真不简单;无怪那“不下百人”都要听他的话,奉命惟谨,尊为果师了。

那位笔记者还因此发生感想,说:“专心致志,而巧生焉:扁之轮、僚之丸,庖丁之牛,其致一也。苟得其道,可以悟学,可以为治。”这话,倒有些道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用上心,都能有特殊成就,行行出状元。长安辅兴的烧饼,汴梁李和的炒栗,天津卢长顺的水果,都不是偶然享名的。——这也就是我说应该有人注意记录这些民间专家的缘故。我们新社会里的各行业劳动人民的特艺专家们更多了,我们的记录也要超过古人百倍千倍才是。

至于“果师”怎么和“丝糕”发生的关系? 我至今不懂。难道是“西瓜”的音讹吗? 盼望有知者能告诉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