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论说谎者》原文_什么意思_赏析

《论说谎者》原文_什么意思_赏析

论说谎者[法]蒙田人们总是把通过记忆得来的东西作为谈资,而我几乎从来没有这样,由此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记性如此坏的人了。我的其它缺陷都还处于水平状态,唯有记性差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及的,因此而闻名于世我绝对是受之无愧。...

论说谎者

[法]蒙田

人们总是把通过记忆得来的东西作为谈资,而我几乎从来没有这样,由此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记性如此坏的人了。我的其它缺陷都还处于水平状态,唯有记性差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及的,因此而闻名于世我绝对是受之无愧。

坏记性除了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自感不便(难怪乎柏拉图在谈到记忆的必要性时把它比作非凡的神奇力量),更为糟糕的是:在我的家乡,要评价一个人是非不分,他们往往会说他脑子不长记性。而当我每次抱怨自己记性差时,他们总是深表怀疑,还责怪我不该把自己贬低成一个傻瓜。殊不知是他们没有认清理解力和记忆力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他们的确错看了我,因为日常经验表明:一个记忆力极强的人总是判断力极差。在对待友谊的问题上,他们对我的看法更是错上加错,尽管我是个极重情义的人,他们却把我看成是一个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他们把我的天生健忘看成是不讲信义,并对我的真情实感加以质疑:“你看他不是忘了这个请求,就是忘了那个许诺,他把朋友抛之脑后,他不是忘了对我说点什么,就是忘了为我做点事情,要么就是对我瞒这瞒那。”的确,我是容易忘事,但要我忽视朋友交代的事,却还从未发生过。我想,就算是没有对我的这些恶意侮辱,我也已经受够了坏记性给我造成的苦恼和不便,况且健忘也不是我向往的缺陷啊!

不过,健忘的缺点不尽是坏处。

首先,我发现健忘在无形当中就矫正了一个我极易犯的毛病——野心勃勃,因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交圈里混,没有好记性是万万行不通的。正如天赋发展的诸多例子所示:上帝让我在这个方面不尽人意,他一定会在别的方面给予补偿。要不是因为记性坏,我就会满脑子装着别人的思想观念,毫不自觉地把人家的东西挂在嘴边,而不再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样就会令我自己的思辨能力消失殆尽。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不善于夸夸其谈,就好比一个存储盒不管怎样精致里面装的也不过是成稿而非发明创造。假使我记忆力好,我定会喋喋不休使我的所有朋友耳朵磨成茧子,因为我太善于借题发挥,无论是什么主体都会激发我的热情,使我夸大其词。只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记性。就像我的几位好友,他们记忆力超凡,说起话来总是高谈阔论,离题太远,东拉西扯,即使故事本身不错,也让他们白白糟蹋了。如果故事不好,你就会埋怨他们记性太好或者抱怨他们判断力太烂。的确,话题一展开,要想简短截说收尾利落实属难事。什么能比让一匹正在打转的跑马戛然止步的力量更具慑服力呢?

我注意到即使那些说话切题的人,也不能言简意赅,因为他们总是在搜肠刮肚地寻找一个恰当的结束语,于是他们任由思维信马由缰,胡乱扯一些毫不相干的话题,就像一个人拖着残腿在走路。最危险的是跟那些存储了大量往事记忆的老头子作伴,他们总是忘记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已道过多少遍了。我还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某个大人物嘴里变得索然无味,因为这些故事不知被他重复了多少遍。

其次,因为我记性差,我就会容易忘记曾经受过的伤害。要是按照古训的说法,我就会像大流士那样为耻辱记个账本,或者应该找一个人常来敦促我不要忘记耻辱:只要他一坐到餐桌旁,就命人在耳边重复三次“阁下,您一定要记住雅典人!”正因为我不像他那样长记性,所以我每次故地重游、旧书再读时都会新奇无比。

要说一个人记性不好千万别耍扯谎的伎俩,这话一点不假。我很清楚文法学家给假话和谎言下的定义不同:说假话是指说话的人不知自己说的是不真实的事情;而从拉丁语引进法语的“说谎”一词指的是说话者昧着良心说瞎话。我要讨论的说谎者仅指后者。无论是完全凭空捏造还是有意歪曲加工,这都是说谎。对于那些歪曲事实的说谎者而言,要想保证每次撒谎都天衣无缝实属困难。因为在大脑中先入为主的总是事实,而靠知识和科学作为媒介的记忆又会使事实在头脑中不断加深印象,这样大脑中先入为主的事实就很容易使说谎者忘记凭想象编造的那部分,让这样的谎言总是保持一致不露马脚实在太难。

而对于那些完全虚构的说谎者而言,因为没有事实与谎言在大脑中相冲突,看起来好像露相的风险要小一些,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谎言一点事实依据也没有,完全架空,更容易从记忆中溜走。这样的丑事我见得多了:说谎者曲意奉和、自圆其说,或者是为了讨好故作幽默,他们昧着良心,不讲信用。他们见风使舵,同一件事情,经过添油加醋,对八个人说,就能发明八个说法。一旦那些听的主儿碰面后互相穿换,发现了破绽,这伎俩又会何去何从呢?对于这些人,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警告:这种伎俩常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什么样的记忆力才会使人把从一个话题编出来的各种版本都记得清清楚楚呢?我这辈子见过许多野心家因为惯耍这种伎俩而声名远扬,他们却不知,一旦是出了名,这种花招就再也无用武之地了。

说句心里话,说谎这种恶习实在可憎。人类的交流靠的是语言,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谎言的恐怖和危害,我们就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让谎言毫无藏身之处,而且应该比对待其他的恶习更严厉。我曾看到大多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欠考虑,常常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大加斥责,为一些小孩子的恶作剧而加以责罚。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没有比撒谎和固执这两个毛病更严重的,无论是在幼年还是长大以后,对这两个毛病都一点也含糊不得,必须根除。不然的话,毛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突出,不管什么人,一旦学会了扯谎,要想改正就会比登天还难。我就曾见过一些以前非常诚实的人也向说谎投了降而成了谎言的奴隶。我的裁缝年轻时是个老实人,后来就没听他说过一句真话,那家伙说谎已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脸不红心不慌,即使是在说真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也还在扯谎。要是谎言像真话一样只长着一副面孔该多好,这样我们就会应付自如:只需将说谎者的话倒过来听就解决了。然而恰恰相反的是谎言的嘴脸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无从辨认。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家说得真对:善是确定的有极限的;恶是不定的无极限的。正所谓歪门邪道五花八门,正道却只有一条。对我来说,我是深恐自己陷入谎言的泥潭而无法脱身。一位古代的神父说得好:宁可与一条我们认识的狗为伴,也不要与一个听不懂其语言的人为伍。

不能听信一个陌生人要给我们提供住所的话。

——普林尼


在人际交往中,谎言到底能比一言不发多起多少作用呢?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常常自夸,因为他能让善于辞令的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闭口无言。弗朗西斯克曾作为米兰公爵弗朗索瓦·斯福扎的使者到弗朗索瓦一世那里去解释一件后果严重的大事。事情原委如下:弗朗索瓦一世刚被赶出意大利,但他还想跟意大利、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公国保持联络。为方便起见,他想派一个使者到米兰跟随弗朗索瓦公爵。为掩人耳目,表面上使者是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而入住公爵府邸。而公爵实际上是更偏向于罗马帝国的皇帝,尤其是因为他刚刚跟皇帝的侄女、丹麦国王的千金洛伦(一个继承了亡夫爵位的贵妇人)订了婚。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公爵不能让皇帝知道他跟法国有任何瓜葛。国王的侍从、一个叫做梅维勒的米兰人被当做合适的人选派往法国,他带着自己的亲信、国王的指示,同时还带着国王的推荐信来到公爵住处。这事看起来没什么可怀疑的地方。但是因为他在那里呆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皇帝对他的真实身份有所怀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我们预料的一样:梅维勒被控告犯有谋杀罪,而这场假扮的谋杀案在两天内就匆匆判决,夜里梅维勒在监狱被执行死刑。法国国王闻听此事后致函所有信奉基督教国家的亲王,并且也致函公爵本人,要讨个满意的说法。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被公爵选中去法国解释说明,他事先已准备好了伪造事实的长篇大论。在国王早朝时,弗朗西斯克列出了几个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说法:公爵只是知道梅维勒是一个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的人,并不知道他有别的使命。矢口否认知道他是国王的人,也不知道国王认得他,更别说知道他是国王的使臣了。弗朗索瓦想出各种办法加以反驳质疑,最后提出:“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在夜里,并且是秘密行刑?”可怜的弗朗西斯克一时间头脑混乱竟是说走了嘴:出于对陛下您的尊敬,行刑应该在白天执行,但那样做会让公爵很为难的。弗朗西斯克就这样栽在了聪明的弗朗索瓦国王手里,不难想象那家伙回国后会得到怎样的“待遇”。

尤里乌斯二世教皇派使者去鼓动英国国王反对法国国王弗兰西斯,公使把来意说明后,英国国王没有立即答复,他说对付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困难很多,需要从长计议,并且列举了一大堆充分有力的理由。而公使就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表明他也考虑过着诸多因素,并且还跟教皇提起过这些。这些话显然有悖于他来此地的本意——唆使英国反对法国,煽动英王立即出兵。英国国王遂找到理由:公使本人是站在法国立场上的(后来证实也的确如此)。并且英王将此话传给了公使的主子教皇本人。公使一回国,他的庄园就被充了公,他本人也差一点丢了性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