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马伶——抄自旧札记》(原文全文)

《马伶——抄自旧札记》(原文全文)

《壮悔堂文集》(明·侯方域)卷五,有一篇《马伶传》,谓马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在南京唱戏。那时(指明朝万历、天启间)南京的昆曲班子有数十,最有名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

《壮悔堂文集》(明·侯方域)卷五,有一篇《马伶传》,谓马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在南京唱戏。那时(指明朝万历、天启间)南京的昆曲班子有数十,最有名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为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着。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这一故事,说明体验生活是艺术进步的关键,在明朝末年,已有马伶其人懂得这个道理,而且不惜苦功揣摩至三年之久。但在那时,一般艺人是不懂这个道理的。李伶或许不自觉地也有过马伶那样的经验,所以他演严嵩时也能令满堂的观众咨嗟移坐。

《鸣凤》即相传王世贞所作之《鸣凤记》。据清·焦循《剧说》,则谓《法场》一折乃王世贞自填词,其余皆王的门客所作。椒山先生即杨继盛,因劾严嵩下狱,后被杀。《鸣凤记》即演杨继盛事。两相国论河套,即严嵩与夏言对收复河套之争论(夏言是收复河套的倡议者,而严嵩揣摩明世宗的意旨,反对夏之倡议。)结果是夏言失败,下狱,后被杀。又据焦循《剧说》,《鸣凤记》刚写成,王世贞请一县官看彩排,县官一看是骂严嵩的,吓得脸色发青,王拿出朝报对他说:“严嵩父子就要治罪了。”据此,《鸣凤记》写于严嵩未败之时,而排演于严嵩将败之日。(明史·列传第194,阉〔魏忠贤〕党)有顾秉谦传,其中说“自(天启)4年12月至6年9月,凡倾害忠直,皆秉谦票拟”,所以说他是严嵩一流的人。

至于鸣凤二字的出处,《诗·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鸣朝阳出此,然与谏诤无关。据《通鉴》唐·高宗欲作奉天宫于嵩山阳。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之。自褚遂良、韩瑷被诛后,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谏,天下皆喜,谓之“鸣凤朝阳”。这就是“鸣凤记”取名的故典。

1979年9月25日北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