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原文全文)
朋辈中间,书读得好,书写得好的为数不少,我却在书买得多一事上,超过她们。
父亲当年曾向我们说,不愿为我们置产,而愿为我们留下一些好书。在他老人家留下的书籍中,有一部宋版汉书,我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对此书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谁知它使我受“益”非浅。
那年考大学,作文题目正巧出自那部古籍。口试时,主考为文字学家沈兼士先生(浙籍、已殁),他问我那作文题出自何书,我连猜带蒙地说:“汉书。”听到我的答语,他立即面色严肃地说:“你读过汉书?”我却轻松地老实回答:
“没仔细读过,但是‘翻’过。”
我的答语是忠实的,我以一个稚龄、肤浅的中学生,对此书的内容实在看不下去,但趁家中晒书的时候,倒是为了好奇的缘故,确确实实地用手“翻”过几页。沈先生又另外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在类似的情况下过关,成绩发表,不但榜上有名,口试一项居然得了九十五分,这自然是沾了爱买书的慈父的光了。
自从走入社会,从事文教工作,挣了一些薪水之后,我常想到这些薪水是一些书籍间接为我赚来的,更喜欢买书了,日久天长,买书成癖,也买书成瘾。每在报纸上发现好书的广告,必然会剪下来。偶然有一次“书展”错过,就会怅惋好几天。有时到那“密度”过大的书架上抽拿书册,一不小心一本书溜到架后,“打捞”不易,就再出去买同样的一本回来,有一本书在这样的情形下,重买过三次。出版印刷事业,日益发达,书籍印得越来越精美,而书价是全世界最低廉的。倘下一番抉择工夫,所费无几,往往能得到一本好书。十多元可以买到一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二十元可以买到一本莫泊桑的小说集,美国现代的散文名家塞伯,或者纳什的文集,也不会超过三十元。真是有时觉得太“委屈”这些大名家了。
阳光晴好,或细雨霏微的日子,去逛逛书市,搜购一些名家着作,真觉乐趣无穷,当然,一束花,一包清香松子,几两好茶叶,是看书时少不了的点缀,买书的归途,也不忘添购这些“陪衬品”,如此,回到小书屋,一卷在手,芬芳满室,乐趣更觉满溢了。
有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来访时,曾经问我:“你闷不闷呢?”我望着满架的书“伴”笑着向她说:“你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