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上的三个坟》(原文全文)
西湖上有三个埋葬民族英雄遗骨的坟:栖霞岭下的岳坟,三台山下的于坟,南屏山下的张苍水坟。西湖上有这三个坟,是西湖的光荣。
毛主席说:“中国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很多的民族英雄当中,岳飞和于谦都是抵抗外来民族侵略立下大功而反给奸臣、昏君冤杀了的。然而几百年来,谈到岳飞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谈到于谦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岳飞的反抗对象是强大的女真族。女真族后来在中国北部建立了金国,跟北方的汉族地主联合起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中国人民反对这种压迫和剥削,对于那位亲领大军,屡次打败金兵,还作出“痛饮黄龙”的豪语的民族英雄岳飞,自然非常敬仰;再经过《说岳全传》一类的文学作品的描写,使得六、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讲岳家军打金兵的故事了。至于于谦,他的反抗对象是瓦剌部。瓦刺部原是蒙古族的一支,远不及岳飞时候的女真族那么强大。瓦刺部的也先万万比不上那女真族的兀术。他们侵扰我国边境,志在惊夺,也没有到中国来建立一个王朝的野心。只因明朝那个皇帝(英宗)昏聩胡涂,听信太监的话,才酿成所谓“土木之变”。于谦出来支撑危局,作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又击退了围攻北京的瓦剌兵,迫使也先知难而退,最后索性把俘虏去的皇帝也送回来了。总而言之,瓦刺部的入侵虽然一时形势非常严重,但因为于谦的应付得当,很快地把它挡回去了,所以后人对于谦的认识没有像对岳飞的那样深刻,而知道于谦的人也就比知道岳飞的人少得多了。
但是,我们如果就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那么于谦的功勋决不在岳飞在下。当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溃散、皇帝被俘的消息一传到京师,胆小如鼠的侍讲徐珵之流都主张迁都,于谦坚决反对,主张立新君,修战备,表示“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让也先无可要挟,更不能长驱南下。他亲自在北京德胜门外督战,跟也先相持至五日之久,终于把瓦刺兵给击退了。那时候于谦的心目中只有国家和人民,并没有把那给也先俘虏去的皇帝搁在心上。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也先围攻北京的时候,带了那个倒霉皇帝来,放在自己的兵营里,以为这样可以让于谦有所顾忌,不敢作猛烈的抵抗。但是于谦不管这些,下令用火炮轰击也先的兵营,打死打伤了几千瓦剌兵,也先的弟弟也给打死了。虽然也有人给于谦作辩解,说什么“先已遣谍探知英宗驻驾地距营远,故以火炮击也先营,死者数千人”(《明史考证》引章珝《琬琰录》)云云,但这是冬烘先生的看法和想法,他们不了解于谦是个民族英雄,仅仅把他看作朱明一姓的忠臣。
于谦给英宗冤枉杀死以后,遗骸运归他的故乡(钱塘),葬西湖三台山下。过了两个世纪,清人入关,又出现了许多民族英雄,其中张苍水是抵抗到底,不屈而死的。他写出过这样的诗句:“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结果张苍水求仁得仁,西湖上多了一个民族英雄之墓,跟岳坟、于坟鼎足而三。西湖有了这三个坟,不但为西湖生色,为民族增光,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惜解放以来,负文物管理之责的和负西湖园林管理之责的,只注意了岳坟和岳庙,而不注意于坟和张苍水坟,任其荒废,不加修葺。这是非常不对的。今年是于谦被杀五百周年,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写文章、做报告都可以。借纪念于谦来进行具体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引起一般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同时我们应该把于坟和张苍水坟整理一下,恢复它的原来样子。
1957年3月14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