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镜子》(原文全文)
看了高士奇同志写的“镜子的故事”,很感兴趣。
我国最古的镜子即使放在你面前,也许很少人认得它,原来它只是一个青铜盆,要装上水才照得见面孔。这种镜子在二千五一百年前后叫做“监”,“监”字的左边说明它是金属物,右边是 “监” 字,照古代人的写法象征一个人睁着一只大眼睛对着盆子里的水照自己的影子,如“”。“庄子”里曾经说:“没有人在流动的水上照面孔却在静止的水上照。”因为盆里的水不动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
可是这种最古的镜子不太好用,它既不能挂在墙上,也不好竖着拿,一不留神还泼你一身一脸水。因此平面的,青铜做的镜子便发明出来。青铜镜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过去的学者们举出最古的时代是距今二千二百年左右的战国,但是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却从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殷代遗址中挖掘出类似镜子的铜器。这可能就是最近报载日本冈山市发现的中国青铜镜的老祖宗。
我国镜子工业在战国时代开始发达,西京杂记”里说秦始皇一只能照见人的内脏的镜子这当然是神话,那时还没有X光透视。可是以后对于判断事理明白的人们,就有句成语说他“秦镜高悬”。
距今约二千年至一千七百年的汉代,由于冶金工业和手工艺的发达,制造出水平极高的镜子出来。工艺美术家在镜子上画着四神(青龙、白虎、朱雀,和叫做“玄武”的乌龟)、东王公和西王母等神仙故事,画着吴王夫差和忠臣伍子胥、孔子和荣启期等历史故事……并且刻上一些有韵的铭文,如:“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等句子。有些镜子还刻着当时从外国输入的新鲜事物,如汉武帝的将军们从西方带回来的天马和葡萄。
汉代的铜镜主要是用铜、锡和铝等合金铸成。镜子的主要原料铜的产地,在汉代以丹阳(陕西宜川县西)为最着名。镜子上常有“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等铭文。有人认为汉代的镜子就已经用水银,这和汉代道家方士们烧丹炼汞(水银)的化学实验有关。威尼斯人开始做玻璃镜是在玻璃的一面涂上水银和汞的合金,我们的祖先在距今二千年左右虽然没有用玻璃,但是汞合金可能早就用上。作于1637年的我国科学名着“天工开物”提到镜子,曾说:“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非铜有光明如许也。”
唐代青铜镜的制作更加精美,花纹图案也特别富丽,研究中国工艺美术的人们都异常珍视汉、唐的铜镜。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把他的忠臣魏征比做“人镜”,说:“以古为镜见成败,以铜为镜知美丑,以人为镜知善恶。”到了中、晚唐时代,统治者奢侈日甚,宫庭所用的镜子由扬州的刺史集中了工人五月五日那天在扬子江心铸造,因此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百炼镜”这一首动人的讽刺诗。诗的末段写道:“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正如“人镜”一样,铜镜有时也不一定把真实反映得很鲜明。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次在市场上看见十个带盒的镜子,打开一个来看,照人十分清楚,但是当他再打开其他九个看时,却都是模模糊糊的。刘禹锡叹息镜工的技术太差,可是得到的答复却是世界上真正有漂亮面孔而需要买一个清楚的镜子的人到底十个人中不到一个,这些模糊的货色正是为了多数不肯认真去地发现自己的缺点的人准备的。刘禹锡便感慨地写了一首“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的“昏镜词”。
我国铜镜和埃及发现的不一样,除了表演用的“舞镜”之外,很少有手拿的柄。镜背的中部有一个纽,穿上一根绳子就可以拿。宋代俗话叫镜子做“照子”,最近广州出土的宋墓里就发现刻着“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的镜子。铜镜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很长,明代小说中也描写磨铜镜的事。这个漫长期间,镜子的质料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中,一直到十七世纪以后,我国才有玻璃镜来替铜镜。
人类在文化科学上的不断努力,使得世界日新月异,镜子这样平凡的“洗脸刷黑”用具,却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故事。
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