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原文全文)
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
我见过不少人,一提到美国、日本就像提到老家一样,虽说住在那里连语言也不通,远远达不到可以报户口的程度。中国人开始肯走出家门,不过一百多年的事,而且那还是看得起人家的表示;现在好像倒过来,出去几天,就看不起自己家了,比如报纸上提到学人回国,就很喜欢用“毅然”一词,这“毅然”在这里究竟是什么意思,好像是有点害羞的事。
其实要论出去见世面的理由,到欧洲去的理由应当比到美国、日本去的多。你看,德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英国是他们从事革命理论研究的地方,法国曾飘扬过巴黎公社的旗帜,莫斯科曾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只可惜的是欧洲的“一盏明灯”不见有人有兴趣,那道理也就不用多说了。
有位留学生朋友告诉我,最近在德国的一些留学生有了新财路。因为国内“考察”的方向转向了欧洲,如今在欧洲的很多名城,已经越来越容易地看到中国的干部。朋友说,几乎每一天,你都可以在巴黎的凯旋门下,卢浮宫前,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边,在伦敦的白金汉宫,看到成群的中国人,他们拘谨地穿着一律的深色西服,站得笔直地照相,人们很容易地把他们和悠闲的日本游客区别开来。留学生看出了门道,纷纷从事“带团”的买卖:租上一辆面包车,从法兰克福接机,然后在德国玩两天,送到巴黎玩两天,玩了大城顺道也要玩袖珍的,再问要不要上“荷比卢”……这一全程服务,翻译导游司机三职一人兼,收费比当地洋人便宜,所以很快成了中国留学生的财路。于是海外学子不再赚洋人的钱,倒赚起了祖国的钱了——说得更准确一些,是赚祖国纳税人的钱了。
又据说,以前在汉堡和阿姆斯特丹的风化区,见到中国人是很难得的,而如今在这些地方,业主也愿意收入民币了。有人说,有的访问者每到一地,就能说出风化区的地名。对此,还有什么可说的?
方军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中提到,有个热衷搞情报的日本人说,你们中国不注意收集情报,比方有许多代表团到日本来,往往头几个问题提得都一样,就说明中国同行之间不交流情报。而日本的代表团访华之后,都在本行业的定期交流会上交换情报,由于经常交流,就避免了重复建设、重复买进等等。——我看这个日本人不是狡猾透顶,就是愚蠢透顶。要是国内各部门都通过他说的那种方法考察外国,公仆还有机会作消遥游吗?仍是这本书提到,有个原机械工业部的干部去日本,他能精确地报出一条外国烟、一台外国电视机的海关税后价格,却对谈判对手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中间的道理同样是耐人寻味的。
就此我也想到了发达的欧洲,那里的水土也不会专出呆子,他们或许也会说搞不明白中国的干部为什么天天在欧洲考察,但可能也是装的。
九届人大把以前的中国财政戏称作“吃饭财政”,即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养行政人员吃饭的,如果“只吃不糟蹋”,还不吓人,怕就怕吃饱了还要糟蹋,糟蹋过了还要东游西荡,世界太大了,游荡到何时何地才是个尽头呢?
怪影仍在欧洲游荡,下一个大陆也许是非洲了,黑人兄弟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