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名篇赏析《明月几时有 苏轼》 - 诗词百科

名篇赏析《明月几时有 苏轼》 - 诗词百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咏中秋的力作,从古至今,咏中秋之作无出其右者。《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咏中秋的力作,从古至今,咏中秋之作无出其右者。《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直到今天,都还没有人能超越。

《序》中所说的丙辰,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四十岁,在密州。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唐代诗人中,最喜欢月亮、诗中写到月亮最多、想象最为奇特的,是李白。他有一首《把酒问月》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在这首词一开头,就化用了李白的诗句。他又顺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天上的神仙世界,现在是何年何月,是一个什么样子。民间传说中,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下面的欲乘风直上九霄,到琼楼玉宇去看一看,又留恋人间,有人说是苏轼出世和入世思想的矛盾,没有那么严重,不过是他在把酒赏月时的一丝奇想而已。就好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每个人又带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加上了自己的丰富想象,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卡拉扬曾经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三次录制过贝多芬的九个交响曲,大家普遍认为20世纪60年代那次,也就是第一次录制的效果最好。那时卡拉扬尚在中年,对贝多芬作品的理解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后两次的录音,卡拉扬已经进入老年,对贝多芬作品的理解,加入了更多的主观感受,和中年时候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了。

“乌台诗案”后,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宋神宗读到苏轼这首词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时候,感叹说:“苏轼终是爱君。”于是把他“量移汝州”(见《词林纪事》引《外纪》),算是解除了他的待罪之身。

过片之后,是对景抒情。“转朱阁,低绮户”,写月亮移动造成的月光流动。“转”和“低”两字非常新颖生动,很受后人喜爱。“照无眠”一句,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月所引起的人生慨叹。月的阴晴圆缺,被对应于人的悲欢离合,诗人感叹的是月亮“不应有恨”,也就是它本身没有爱恨情愁,也不知人间有悲欢离合,所以常常在人们经受离别之苦的时候圆了,这不带给人更深的离愁别恨吗?

但苏轼终是旷达的人,很快也就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天下事,哪有全都是尽如人意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虽不在一起,但只要平平安安,能在不同的地方共享同一个月亮的清晖,也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直到现在,几乎都还是中秋佳节的最佳祝福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