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原文_赏析)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感叹生命短促,劝人及时行乐,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常见的主题,而尤以这首《生年不满百》最具代表性。全诗大意是:人生在世,无百年之久,却常常为身后诸事而烦恼忧愁,是很不值得的。既然知道人生短促,为昼短夜长而苦恼,何不夜以继日地尽情行乐呢?寻欢作乐要趁早,哪能等到将来再说。愚蠢的人只懂得吝啬钱财而不知道享受,到头来只能为后人所嗤笑。想要学仙人王子乔那样长生不老,一般人哪能做得到啊!
当一个人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生活遇到挫折或心灵受到创伤、感到生活失意和前途无望时,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特别是身处乱世的人们,更容易感到人生的不幸。东汉末年,时局动荡,连年征战,政治腐败,中下层知识分子仕进无门,他们四处碰壁,在政治和经济上找不到什么出路,又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失意的感伤和空虚,一步步把他们推向了消极和颓唐的深渊。因此可以说,汉末流行于文人中的享乐主义,是时代苦闷的一种发泄。当时,像曹操那样慷慨悲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毕竟很少,更多的文人学士则难以避免地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这种想法既有现实土壤,又有历史渊源。《诗·唐风·蟋蟀》说:“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秦风·东邻》亦称:“今昔不乐,逝者其耋”;汉代杨恽《报孙会宗书》自记作诗曰:“人生行乐耳,须富贵及时!”上引诸例,是与《生年不满百》所表达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不过这首诗说得更为彻底而已。正如梁启超在谈到这首诗时所说的:“不独荣华富贵功业名誉无所留恋,乃至‘谷神不死’、‘长生久视’等观念亦破除无余。”(《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诗的最后四句,针对服食求仙和“爱惜费”的行为发表议论,指出贪迷钱财不知享乐是愚蠢的,清心寡欲追求长生不老也是不实际的。清人方廷珪评“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形象地指明了二句惊人的艺术效果。关于王子乔成仙的传说,大概先秦就已广泛流传。《楚辞·远游》中写道:“轩辕不可攀公,吾将从王乔而嬉戏。”王乔就是王子乔。据《淮南子·齐俗训》说:“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庄子》也说这些神人能够“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就吸引了许多想入非非、企望长生不老的人去追求它。但是,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长生不死的仙人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诗末两句指出求仙行为之不可靠,是从反面对“为乐当及时”的肯定。
这首诗没有运用古诗中常见的比兴手法,而纯以赋法运之,但写得很有感染力。其奥妙在于作者感情的真诚直率。王国维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情如此,方为不隔”(《人间词话》)。所谓“不隔”,就是真实自然,不事雕琢,读起来明白如话,“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这是这首诗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