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星期二
首页/文史百科/杨继盛(人物事迹_文学形象研究)

杨继盛(人物事迹_文学形象研究)

在人类社会中,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始终存在;尤其是在黑暗的年代里,这两者的斗争异常激烈,人们渴望着正义战胜邪恶。我国侠义、清官一类小说、戏曲久传不衰,这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作者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也同样能够满足人们向往正义的心理,激励人们生存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明传奇《鸣凤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就是杨继盛。他与严嵩奸党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最后英勇献...

在人类社会中,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始终存在;尤其是在黑暗的年代里,这两者的斗争异常激烈,人们渴望着正义战胜邪恶。我国侠义、清官一类小说、戏曲久传不衰,这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作者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也同样能够满足人们向往正义的心理,激励人们生存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明传奇《鸣凤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就是杨继盛。他与严嵩奸党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最后英勇献身。透过杨继盛这一艺术形象,作者歌颂了正义,讴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杨继盛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部车驾司主事,但却“性秉钢坚,心贞冰洁,岂因五斗米腰折”。他的人生观是: “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生逢乱世,奸邪当道,他忧国忧民, “安得上方斩马剑,尽教斩却佞臣头”。他立志坚贞: “平生不愿与奸臣同朝,不斩元凶志不休,不到乌江不尽头。”因此,他虽不是谏官,却以直言极谏为己任, “奸臣贼子须诛讨, 岂必定拾遗、补阙”。

杨继盛与严嵩奸党的第一次斗争是因仇鸾而起的。太师夏言志存报国,想收复土木之役后沦于异族的河套失地,因此,派遣都御史曾铣率兵督边。但是,总兵仇鸾不仅不发兵相助,反而贿赂朝中权臣严嵩,企图陷害曾铣。杨继盛得知内情后,立即上本弹劾仇鸾。为了警告严嵩,使他有所收敛,杨继盛决定把自己奏劾的内容告知严嵩,因而与严嵩的干儿子杨文华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在杨继盛的浩然正气面前,杨文华的阴谋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但“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严嵩岂肯就罢干休,他与仇鸾早已串通一气。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将杨继盛陷成案狱,严刑威逼。他们用绳把五根小木棍连起来,套入杨继盛的手指,然后用力收紧,把杨继盛的手指全部拶折。他们还将杨继盛的胫骨夹损,欲置之于死地。严嵩的目的是杀一儆百,阻塞直言之路,使朝中无人再敢指责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了。最后,在皇帝的干预下,杨继盛死里逃生,被贬到离京城一万五千余里的广西宜山当驿丞。

面对严嵩的淫威,杨继盛并没有屈服,他身在宜山,心却仍然在朝廷。太师夏言因收复河套一事,与严嵩意见不合,也为严嵩诬陷入狱,最后惨遭杀害。消息传来,杨继盛怏怏于怀,恨不能剪除奸贼。夏老夫人流徙全州,途经宜山驿。杨继盛了解到严嵩弄权误国、杀害夏言的详情。他钦佩夏太师刚介不屈、为国捐生的高风亮节,但心中也不禁燃起一团怒火: “那奸贼是不共戴天之仇!这冤情石烂难忘、海枯不朽。”

杨继盛是一个正气凛然、爱憎分明的人;他对严嵩的仇恨越深,对受压迫者的同情和关心也就越强烈。眼见夏老夫人遭受奸臣迫害,流离于苦难之中,他马上就想到自己应该帮助她。尽管驿中缺轿少马,驿卒也提醒他留待要紧官员,但杨继盛却“偏喜雪中送炭”,不怕得罪权贵,而要接济“失时人”。他叫驿卒速备肩轿两乘、官马一匹,送夏老夫人到全州去。他还修书一封,请马平的好友张翀随时照顾夏老夫人。临行之时,杨继盛又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取出五两纹银,赠与夏老夫人以助路途之费。他安慰夏老夫人,鼓励她坚持住,等待那伸冤昭雪的日子的到来,杨继盛的帮助和劝慰,就如春风雨露一般,使夏老夫人干枯的心萌生出新的希望。

杨继盛也是一个志坚气豪、一如既往的人,他对严嵩的仇恨越深,为国除奸的决心也就越大。三年后,仇鸾叛国的阴谋败露,杨继盛因此被召回京城,官拜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从原先卑微的驿丞,一下子迁升为清显的郎官,这样的事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也许就会鉴于前辙,从此闭口尸位,保全爵禄。但豺狼当道,杨继盛就是要抗疏诛讨。严嵩父子仍然权侔人主,浊乱朝纲;贿通内监,结党行私;卖官鬻爵,败坏风俗; 诛戮忠良,误国殃民。杨继盛“目睹其奸,岂容坐视?”他连夜修本,准备与严嵩进行第二次较量。

杨继盛的手指曾被严嵩党羽酷刑拶折,只提笔写了几行,就疼痛起来,似乎在提醒他,警告他,阻挠他写下去。他想起自己上次所受的迫害,也想到前不久王宗茂、徐学诗、沈等人劾奏严嵩贪污而遭残杀的事件,当然,他也考虑过自己上本后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但是,严嵩这种罪恶, “我若不言,更无人言矣”。自己既然已经以身许国, “莫说疼痛,就死也何辞!”他含泪忍痛写下去,手指磨破流血了,他还是往下写, “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未干。还思想,只须这泪痕血迹,感动君王。”

杨继盛的妻子张氏发现他又要奏劾严嵩,就苦苦相劝。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做个良臣,不要做忠臣,即使要做忠臣,也应等待时机,避开那“满朝密张罗雉网”。但杨继盛早已决定: “我大丈夫在世呵,也须是烈烈轰轰做一场。”他用节义开导妻子: “事君致身当死难,你休将儿女情萦绊”,“倘能剪除逆贼,得与夏、曾二公报仇,我杨继盛就丧九泉,亦瞑目矣。”杨继盛赤心为国,不怕宗支沦丧,撇下了夫妻深情。他生不能动人主之心,死了还要以“尸谏”来感悟皇帝。

在金殿上,杨继盛心里想到的仍然不是个人的安危。他盼望着皇帝的醒悟,尽管这只有一线希望。但是,他的希望结果还是落空了。嘉靖皇帝只知求仙成道、长生不老,整天跟那些道长在一起修真打醮,哪有心思来听政治国,又哪里分得清谁是忠良、谁是奸佞。杨继盛的一腔忠义,竟换回个刀下之鬼。死是杨继盛早已预料到的,但看着严嵩父子继续胡作非为、祸国殃民,他不无遗恨: “死不足以塞责,终无益于朝廷。”可是,对于自己浴血奋斗的事业,杨继盛仍然没有失去信心: “我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杨继盛的献身精神震撼着每一个正直的人的心,他未竟的事业在召唤着后人;第一个追随杨继盛的正是他的妻子张氏。在刑场上,张氏从怀中拿出准备好的奏章,交给监斩官: “此本乃未亡人代夫明志、尸谏感君之本,烦大人转达天听。倘得剪除权奸,我夫妇万剐甘心。”她像丈夫一样视死如归,死得壮烈,死得伟大。作者在剧本中把严嵩最后的垮台归功于皇帝的觉悟,这无疑是一个缺陷;但由于时代局限,我们也无可厚非。剧作者毕竟已经意识到夏言、杨继盛、邹应龙和孙丕扬等人前赴后继、不断弹劾严嵩对皇帝觉悟、对清除奸臣所起的重要作用,所谓“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除奸反正扶明主,留得功勋耀古今。”

在“八谏臣”中,杨继盛是斗争最坚决的一个,是人们最敬仰的英雄,理所当然,给读者、观众的印象也就最深刻。剧作者在杨继盛这个人物形象身上,确是倾注了真挚的情感,这在张氏的祭夫文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於维我夫,两间正气,万古豪杰。忠心慷慨,壮怀激烈。奸回敛手,鬼神号泣。一言犯威,五刑殉裂。关脑比心,严颜稽血;朱槛段笏,张齿颜舌。夫君不愧,含笑永诀;耿耿忠魂,常依北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