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李审言文集序

·李审言文集序

张舜徽  一九八三张舜徽(一九一一~一九九二),湖南沅江人。幼秉家学,由说文而经学而史学,复从姑父余嘉锡游,中岁以还,复沾漑於杨遇夫。其学淹通四部,洵乾嘉後劲。所着清人笔记条辨、说文解字约注等,均得大声於世。尤长於道论,晚年周秦道论发微一着,独发千秋之秘云。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自汉以上,文与学不殊途。绩学者无不能文...

张舜徽  一九八三

张舜徽(一九一一~一九九二),湖南沅江人。幼秉家学,由说文而经学而史学,复从姑父余嘉锡游,中岁以还,复沾漑於杨遇夫。其学淹通四部,洵乾嘉後劲。所着清人笔记条辨、说文解字约注等,均得大声於世。尤长於道论,晚年周秦道论发微一着,独发千秋之秘云。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自汉以上,文与学不殊途。绩学者无不能文,能文者莫不有学。太史公尚矣!以千古史才,而为文有奇气,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後遂未有能学步者。旁逮司马相如、扬雄,虽以词赋称於当世,而皆小学名家,各有专书,传之来叶。东京如张衡、蔡邕之俦,词藻瑰丽,而学绝等双。魏晋以来,始有能文而无学者,亦有绩学而不能为文者,绵历千载,文与学乃离为二。能兼之者,代不数人。才之求全,若是其不易也。

余生平涉览清人文集,至千余家,深病乾嘉诸儒,能为考证之学,多不能为考证之文;具二者之长,可以无憾者,特十数大家耳。下者乃至词不达意,莫由畅抒所学。焦循家训有云:「不学则文无本,无文则学不宣。」盖有感於末流之弊而发,非徒教其一家子侄已也。

扬州李审言先生,兴於清季,精於选学,能为沈博绝丽之文,早蜚声於士林,为长老所推重。余早岁尝於国粹学报中,读其所撰论学之文,後又得见学制斋骈文及愧生丛录诸种,深服其学与文并渊雅精醇,非时流所能逮。顾以未能读全书为憾,於先生学术,不能有所论述,故余所撰清人文集别录与扬州学记,皆不及先生,非遗之也,以余於先生之学,所知不多,不敢妄加窥测也。

先生之学,承其鄕先辈遗规,而有志张大之。仪徵阮元尝为文言说,力主「词之饰者乃得为文」之义。江都汪中为文,托体甚高,陶熔汉魏,自铸伟词,辞旨之美,允非并世经师所能及。先生於阮氏之学,服膺无间;於汪氏之文,摩挲研绎,至数十年,渊源有自,不可掩也。故先生之学之文,博厚典重,卓然为晚近大师。世徒尊其为文之美,固未足以知先生也。

其嗣君稚甫先生,自少趋庭受教,能读父书,学成之後,都讲上庠,积历多载。余虽未从奉手,固已心焉仪之。近忽简札先施,殷勤以序其先人遗集为请,余重其抱守遗书,汲汲力谋刊布为不可及也。因为论及古今文与学分合异同之迹,以见先生兼擅其才之为不易。质之绩学论文者,以为何如也。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张舜徽。

集评

【陈永正】 无逸老人八十自述云:「少时诵陶靖节诗,即想慕其爲人。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斯又仰止高贤,情符曩哲。加以生长洞庭之滨,处山水清胜之境,观鱼跃鸢飞,天机活泼,以爲人生当适性自乐,安能降志辱身,与时俯仰。由是胸怀恬淡,不慕荣利。升沈宠辱,委之自然。」恭录之以志景仰。 【张解民】 见地高卓。奈何「不反江河仍日下」,当年之「下者乃至词不达意,莫由畅抒所学」,毕竟尙能绩学,较之今日之文抄公族群,斯亦上上矣。 【徐晋如】 余读张氏书,至周秦道论发微,佩挹无量,不意雅言亦眞气流行,迥迈时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