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硕果诗社第一集序

·硕果诗社第一集序

黄伟伯  一九四七黄伟伯(一八七二~一九五五),名棣华,字伟伯,室号知稼穑斋,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工书善画。後在港创办硕果社。着有塞外闻见录、辽东浪迹记、负暄山馆词钞等。蛰居香海凡十余年,恒与朋辈唱酬为乐。惟自天风社解散,而後雅会不常,诗声久辍。一日谢焜彝、冯渐逵二君同过敝庐,入门即曰:「艰困韶光,何以遣此?」余曰:「排遣之方,莫如重结诗社。」二...

黄伟伯  一九四七

黄伟伯(一八七二~一九五五),名棣华,字伟伯,室号知稼穑斋,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工书善画。後在港创办硕果社。着有塞外闻见录、辽东浪迹记、负暄山馆词钞等。

蛰居香海凡十余年,恒与朋辈唱酬为乐。惟自天风社解散,而後雅会不常,诗声久辍。一日谢焜彝、冯渐逵二君同过敝庐,入门即曰:「艰困韶光,何以遣此?」余曰:「排遣之方,莫如重结诗社。」二君韪之。余遂披衣而出,偕二君往访伍宪子,以组社事告之。宪子首肯者再,又介其戚陈介行入社。越日,假宪子寓斋为首次雅集之所。因时局之不靖,词客之云散,莅会者寥若晨星,爰以「硕果」二字名社,非自矜也,盖有感也。

两月以後,乃得沈仲节欣然参加。再历数月而寇氛告靖,招量行、李凤坡先後归自濠镜、曲江。旧雨重逢,联翩莅社,诗友已达八人矣。继而诸友互相作介,又不期而集者,凡十余人,遂有今时之盛况。

余因之而重有感矣。夫诗者,言志之作也。曰辞、曰赋、曰倚声、曰诗钟,则又诗之支流余裔,递嬗而演变者也。除钟句为消闲之具外,余则莫非有触而发。其为言志者一也。苟有是志焉,得人人而道之,故形之於诗,托之於吟咏,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不期然而然者。岂非心灵之感召,出於天性之自然者耶?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夫诗社者,用群之义,以文会友者也?群之所在,而兴观与怨,随之而发。其有所作,则遭时之隆替,学术之高下,後人皆得而觇之。盖各达其言,各歌其事,不能自掩,亦不自知其工拙也。

今届五十期矣,诗稿之丛积旣久,同人之行踪靡定。因与社友醵资付梓,以志香江一岛遭时丧乱,朋侪萍聚之缘。所谓自鸣天籁,不择好音,岂欲与海内词宗较一日之短长也哉?民国三十六年中秋日,顺德黄伟伯序於九龙塘。

集评

【陈永正】 硕果一社,维系香江风雅一脉数十年,芳菲未沫,先生开创之功不可没。当今大陆诗社,多如牛毛,谁能眞识用群会友之义哉。 【张解民】 不胜家国之痛,诗社诸君子非徒舞文弄墨也。天不绝斯文,留余地保存文脉。「硕果」之名,感良深。 【黄坤尧】 本文叙述香港硕果社之缘起,战时丧乱,坐困愁城,结社遣兴,抒情言志。文中阐发诗教兴观群怨之说,尤重用群之义,所论「群之所在,而兴观与怨,随之而发」,反映时代共感,人心趋向,体会尤爲深切。 【虞廷】 嘤鸣求友,自古已然。诗人而不群,非眞诗人也。赖此仅存之硕果,诗教乃得以存续於乱世,弘扬於香江,功莫大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