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秦誓《尚书》全文、译文、赏读

秦誓《尚书》全文、译文、赏读

题 解 《秦誓》是《尚书》中最后一篇,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誓众之辞的简称。据《左传》记载,秦穆公听信杞子的意见,不顾大臣蹇叔的劝阻,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帅率师远袭郑国,结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被俘三帅归秦后,穆公痛定思痛,愧悔自责,遂作《秦誓》,总结失败的教训,告诫群臣,表现了秦穆公知错就改,虚怀若谷的精神。原文公曰...

题 解

《秦誓》是《尚书》中最后一篇,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誓众之辞的简称。据《左传》记载,秦穆公听信杞子的意见,不顾大臣蹇叔的劝阻,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帅率师远袭郑国,结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被俘三帅归秦后,穆公痛定思痛,愧悔自责,遂作《秦誓》,总结失败的教训,告诫群臣,表现了秦穆公知错就改,虚怀若谷的精神。

原文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始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此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阢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译文

穆公说:“唉!我的士兵们,你们用心听着!不要喧哗,我要向你们发出誓言。

古人有句话:‘人们总要听到别人的劝告,才允获得快乐和幸福。责备别人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如果受别人责备,而能够像流水那样顺从,这就困难了。’

我的心啊,真是忧虑重重,时光一天天地过去,而不再回来,虽然想改正,但恐怕时光不允许了。只有那些遵从古训的人,才肯提一些不是一味顺从我的心意的意见,对于这样的人,我却讨厌他;现在的人只知一味曲从我的意见,我却暂时和他亲近。虽然这样说,但事实证明对于军国大计还是请教年老而有经验的人,才会不犯错误。

那头发雪白的善良老人,虽然身体衰弱,体力不足,我却应当亲近他;那身强力壮的勇士,虽然箭无虚发,驾车技术十分高强,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够满足我的愿望。那缺乏深谋远虑的浅薄的花言巧语使君子轻忽怠惰,招致失败,这样的人我怎能够随便地亲近他们呢!

我暗暗地思量,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忠实诚恳而没有别的本领,他的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人家有了本事,就好像他自己的本事一样,别人品德高尚,本领高强,不但口中常常加以称道,而且从内心喜欢他。这种宽宏大量的人,是可以保住我的子孙和臣民的幸福的,是可以为我的子孙臣民造福的。人家有了本领,便嫉妒他,讨厌他;人家有了好的品德,便故意压制他,使他的美德不为君主所了解,这种心胸窄狭的人,是不能够保住我子孙臣民的幸福的。这样的人,实在危险啊!

国家的危难,是因为君主用人不当;国家的安宁,是因为君主用人得当。”

赏读

本文通篇全是悔过之辞。文章以“嗟”叹开头,令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作者经历了残酷的事实之后,认真向大臣们袒露心迹的真情流露,而非矫饰之辞。接着便怀着这种心情来总结经验教训。他列举出三种人:一种是依从古训,直言敢谏的人;一种是“今之谋人”;一种是“黄发”老人。第一三种人是贤人,第二种是小人。穆公检讨了自己对待这两种人的错误态度,亲小人,远贤人,以及这种错误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从而总结出“尚酞询兹黄发,则罔所愆”的结论。在冷静的思索后,作者还总结出对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这里穆公也列举了三种人:一种是“番番良士”,一种是“仡仡勇夫”,一种是“截截善谝言”者。对第一种人应亲近;对第二种人不愿接近;对第三种人则应当疏远。接着又举出对德才兼备的人所采取的两种态度,指出只有对有德有才的人采取正确的态度,才能“保我子孙黎民”,巩固国家政权。

本文虽属文告,但情出肺腑,语言真切,又自始至终运用对比,写得深刻有力,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都开《左传》之先河,可以看作先秦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