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宋·苏 辙《友书·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赏析、注释

宋·苏 辙《友书·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赏析、注释

宋·苏 辙太尉执事②: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④,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⑤。”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⑥。太史公行天下⑦,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⑧...

宋·苏 辙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 ① 韩太尉: 韩琦,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为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官至宰相,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宋朝枢密使掌握兵权,与秦汉时太尉职务相似,故以太尉称之。 ② 执事: 旧时书信中为表示对人尊敬,不直呼对方,而称其左右侍从管事的人。 ③ 文者气之所形: 文章是作者内在气质的表现。 ④ 文不可以学而能: 既然文以气为先,就不可能单纯通过学习写作技巧而取得成功。 ⑤ “我善”句: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⑥ 称: 相称,符合。 ⑦ 太史公: 司马迁。 ⑧ 疏荡: 疏放潇洒,跌宕多姿。 ⑨ 游: 交往。 ⑩ 自广: 开扩自己的视野、胸襟。 ⑪ 百氏之书: 指诸子百家的着作。 ⑫ 汩(gǔ)没(mò): 沉沦,埋没。 ⑬ 恣观: 纵情观览。终南: 终南山。嵩: 嵩山。华: 华山。 ⑭ 欧阳公: 欧阳修,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为翰林学士。 ⑮ 门人贤士大夫: 指曾巩、梅尧臣、苏舜钦等。 ⑯ 四夷: 古代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蔑称。发: 发兵侵扰。 ⑰ 周公、召(shào)公: 周公旦、召公奭,都是周代的立国重臣。 ⑱ 方叔、召(shào)虎: 都是周宣王时大臣,曾统兵征伐立功。这两句是借周代名臣称颂韩琦出将入相的才能。 ⑲ 自壮: 勉励和充实自己。 ⑳ 向: 以前,指来参加考试之前。 ㉑ 斗升之禄: 微薄的俸禄。 ㉒ 待选: 等待朝廷的选拔。 ㉓ 优游: 从容闲暇。 ㉔ 辱教之: 屈尊教导我。

[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与父洵、兄轼并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神宗时,反对王安石行新法。哲宗时,累官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徽宗时辞官,筑室居于许州。有《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集》等。

[鉴赏] 一为十九岁的进士新锐,一为五十开外的朝廷旧臣;一为言政得罪当道,尚不得志的青年,一为执掌全国兵权,德高望重的枢密院使。论年龄,谈地位,苏辙与韩琦相去何止万里。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干谒文字”呢?人称苏辙“为人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淡泊,而有秀杰之气”。然以此文观之,辙文另有一片奇气。文章落笔,便不作喁喁私语,劈面立起养气之说,一曰孟子宽厚宏博的浩然之气;二曰司马迁与山川接、与豪杰游所积养的疏荡奇崛之气。苏辙尤取太史公,并以此一路议开: 谈终南、嵩、华之高山,言黄河之奔流、京师之巨丽,再论欧阳公之宏辩秀伟,最后逼出求见韩琦主旨。偏偏还是不说“干谒”两字,只说是为尽天下大观而无憾。注意虽在此,然立言却始终在彼,在纡徐婉曲之中,奇气足以逼人。这封求教的书信,确是洗净哀怜求乞之态,只感到作者激扬志气,无所屈抑,洋洋洒洒,纵情而谈,是封难得的干谒文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