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文史百科/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孔融全文、译文、赏读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孔融全文、译文、赏读

题解此文是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书信,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盛孝章,名宪。《会稽典录》说他“器量雅伟”,曾任吴郡太守,因病去官。“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盛宪一直和孔融要好,孔融担心他不免于祸,而且这时他对曹操也还寄有较高的理想,因此写这封信,希望曹操能解救并重用他。曹操果然为信所动,“征为骑都尉”,但“制命未至”,盛宪已被害于孙权。原文...

题解

此文是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书信,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盛孝章,名宪。《会稽典录》说他“器量雅伟”,曾任吴郡太守,因病去官。“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盛宪一直和孔融要好,孔融担心他不免于祸,而且这时他对曹操也还寄有较高的理想,因此写这封信,希望曹操能解救并重用他。曹操果然为信所动,“征为骑都尉”,但“制命未至”,盛宪已被害于孙权。

原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译文

岁月不停留,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恍忽之间,人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已经超过两岁了。四海之内相知相识的朋友,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剩下他一个人孑然独立,忧愁孤闷,处境危艰。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公羊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能加以救助,自己则感到是一种耻辱。”盛孝章的确是当今的男子中的雄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这样看来,孔子早就不该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乎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讽刺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闻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骨头,不是指望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他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贤士生有脚却不来,是君主不求贤的缘故。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推重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隆厚的礼遇,终究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若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当初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救援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人肯向北踏上到燕国的道路了。

以上所说的一些事情,原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推崇重视罢了。这件事表白我的意见,不再一一详述了。

赏读

此信名重当时,流馨千秋,妙不可言;其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精粹,实乃一篇富有时代特点的旷世杰作。要而言之,其妙在以下四端:情沛,理充,言约,义丰。

从“风月不居”到“友道可弘矣”是以情感动曹操。其中,有对人生易老、岁月如流的感慨,有对故旧日稀、知交凋零的哀叹,有对幸存者孤危悲苦处境的忧愁,还有对世态炎凉、人情日薄的愤激,这些都是从人类的通情共性出发,旨在让“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的曹公产生共鸣,使其伤时忧生悯乱重友的美德再度唤发,激发起对于当前幸存者和朋友的同病相怜和拯救之心。这些情,既是对人类真情的再现,更是作者崇高的志趣、真诚执着而又美好的心灵的外化,它们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曹操果为所动,不久便发出“制命”,前去召见盛宪。

从“今之少年”到“弱路者矣”重在说理,旨在以无可辩驳的道理使曹操从理智上接受盛宪的恳请。其理有三:一是盛宪有“天下大名”,足值一救;二是救盛宪,必招致天下人才同往,这是匡复汉室之必须。这理条条服人,步步深入,对曹操自然非常重要。到此,表和理便都说透了。

信的末二句既是必要的自谦,又是一个美妙的补充,既见出作者的人情练达、高深修养,又得古代文人互敬互重、互知互谅之美德,同时使文意更加完美,天衣无缝,真是一石数鸟,得一箭多雕之妙。

在语言上,此信受时尚影响,以四字句式为主,骈俪生花,但其言约意丰,简洁明快,极富表现力。而文中对于典故的驾驭更是要言妙道,其精粹典丽的造诣,让人叹为观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