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理论史·超现实论
20世纪初欧洲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超现实主义的前身是达达主义,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超现实主义接受了象征派强调想象和探索幻觉世界的主张,并受到柏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和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等影响,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他们的“超现实”世界——梦幻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理论家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说,“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考虑”。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因为人受到了理性控制、法律约束、道德规范,只有在梦幻和潜意识中人才能真实地显露自己。超现实主义就是要把握和再现被人们忽略的超现实世界——人的灵魂、内心世界,主要是人的潜意识和梦幻,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解释现实。为此,他们强调“无意识创作”,在似梦非梦中全凭无意识自发地完成作品。这种理论主张否定了文艺反映现实的基本规律,使创作呈现出神秘、恍惚、怪诞、虚无的色彩,它对后来西方现代派艺术,如黑色幽默等均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