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传奇小说。见于铸雪斋本《聊斋志异》卷二。
这是一篇为“情痴”立传的名作,是纯真美好爱情的颂歌。“狂固难辞,痴且不讳”的蒲松龄对性痴行狂的人有特殊兴趣,《聊斋》中的狂痴形象都异常生动。他们往往执着于生命的某一点,或书、或艺、或物、或情,行为怪僻,性情乖张,这种行为表现正是封建礼教重压下反激出来的,是一种美好的人性或人情,作家对此进行热烈的歌颂。
性情“迂讷”的穷书生孙子楚本非放荡之徒,甚至近女色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可是,当有人揶揄地劝他向大富商之女以貌美著称的阿宝求婚时,他竟不揣冒昧遣媒作伐, 一痴也。受冷遇后得知阿宝“去其枝指,余当归之”的戏言后,他竟忍痛“以斧自断其指”,二痴也。当阿宝“戏请再去其痴”时,他竟认真地“闻而哗辩,自谓不痴”,三痴也。清明游春目睹阿宝之美,竟魂随而去,四痴也。最后又身化鹦鹉, 飞奔阿宝,五痴也。这样的痴情真是美妙浓烈,惊心夺魄。在他的深情感召下,阿宝也渐入痴境,发出“誓死相从”的誓言,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把情的力量夸张、渲染到超越时空和生死荣辱的高度,其中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重的理想色彩。
象《聊斋》中那些较为单一化性格的塑造方法一样,本篇也是围绕人物性格的核心——情痴,选择一连串情节或细节,象车轮战法一样,把这种性格特征渲染得十分突出。而这些情节或细节都来自生活,具有典型性。又有夸张性,向着性格核心的方向夸张。并具丰富性,有着多方面蕴涵。如对孙子楚郊外离魂的描写: “生独默然。及众他适,回视,生犹痴立故所,呼之不应。群曳之曰: ‘魂随阿宝去耶?’亦不答。众以其素讷,故不为怪,或推之,或挽之,以归。”既形象地画出孙子楚之“痴”,又衬托出阿宝之美,而且为下文的魂依阿宝伏下预示,可谓一箭多雕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