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社会小说,三十回,旅生著,载《绣像小说》第十九至三十、三十五至四十二、四十七至五十四期, 清光绪三十年(1904) 一月至三十一年(1905)六月出版。有图六十幅。
小说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影,叙述以贾希仙、宁孙谋、魏淡然为主的一批满怀经世济时思想、富于救国救民热忱的维新青年,试图通过变法改良、进而实现君主宪制梦想而历尽艰险、出生入死的曲折故事。其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贾希仙、宁孙谋、魏淡然三人因不满专制的统治、社会的腐败与外强的侵侮,而寻求“科学”救国道路的“离奇”经历。贾希仙生长在湖北乡下的“愚村”,愚拙的父亲因屡遭地方官吏的敲榨勒逼,愤恨之余反而十分仰慕官府的横行与洋人的势力,于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让儿子进了由洋主教开设的“强西学堂”,希望他有朝一日靠着洋人的势力升官发财,为自己撑腰吐气。在洋学堂里,贾希仙结识了宁孙谋、魏淡然二位虽出身富豪,却讲求平权、志向高远的知己。他们目睹国家的贫弱与外敌的侵略,既不屑于日后升官发财,更不乐于接受洋人的奴化教育,唯想学些“关系实用的科学”,用以付诸经世致用的目的。为此, 三人毅然退学于“强西学堂”, 由湖北乘船拟往上海这一极开通的“长进学问之地”,或是发奋学些致用实学,或是合群“自己开个学堂,成就几个志士”。船至镇江停泊卸货,贾希仙上岸后不意被“旗丁伙诈”,以至耽搁了上船而与宁、魏二人失散。自此,贾希仙孤身一人四处飘泊,几度死里逃生。初到上海,连被敲诈,至流落街头以摆摊拆字权且糊口。走香港,因被栽赃夹带鸦片,给英国官洗劫一空,差点被遣送到国外做苦力。辗转到广东肇庆,附入“端溪学堂”师范班, 岂料仍是“毫无实济”的腐败学堂。感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一日在“阅江楼”上题了一首《满江红》的词,竟被告为“新党”而关押问罪。解押途中,为东方仲亮等一群“要想为中国老百姓吐气”的有识志士所救,遂被推为盟会之帅。拟在广东谋反不成,被迫逃往日本。在日本,又被中国的钦差缉拿,险些遭毒药处死。后拟逃往美国,又因“华工禁约”而遭拒绝,只得浪迹天涯荒岛。与此同时,宁、魏二人因为贾希仙的失踪,仍滞留在镇江与瓜洲一带,一面等候贾的消息,一面结交“新学”知己。一日,二人在慕名造访瓜洲名士陈契辛时,偶然从池里救起他落水的妹妹, 由此,竟不期与陈家姐妹双双缔结姻缘。新婚燕尔,二人盘桓瓜洲,便闭门在陈家编著《新法删经》等致意改制变法的书籍。编著印行之后,不料深受新学人士的赞誉与佩服,由此声名大振。二人自是雄心大发,即想假助科举的阶梯,登上政治舞台,以期施行其变法改制的政治主张。
第二部分,主要写宁、魏二人如何潜心科举、力上“条陈”、推行新政以及失败后的逃亡生涯。宁、魏二人在编著《新法删经》等倡变图治的书籍之后,一批新学同仁靡然风从,“说是圣人复出”。由是,二人更加雄心勃勃,一面商议变法“条陈”,一面积极准备科举,决意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陈契辛家是江南有名的富户;又极乐意资助二人参加科举取仕,于是二人得以钱财铺路,加之自己“敛才就范”,潜心下场,结果是双双登科,“孙谋中了第三名,淡然中了二十二名”。接着赴京参加会试,宁又高中“第五名会魁”;魏虽落榜,然亦附骥尾而名显。会试期后,宁孙谋除了“一般的认教师、拜客”之外,便“只在京里结交京官、联络同年”,趁机拜访新贵,广交维新志士,组织国是演说,鼓动公车上书,宣扬改制变法。经过一番惨淡经营,宁孙谋得到工部余侍郎的封章引荐与张大军机的大力支持,终于得以应诏面见皇上,力陈倡变图治的新政主张。宁的从容陈奏,“那知合了圣意”,“圣心大悦”,结果“圣上谕张大军机破格录用”,并当即“赏了个四品京堂,预备内庭顾问”。接着又升擢他为朝廷主政,“天天上朝见驾”,“样样事情都依着他的法儿去办”。宁孙谋就势大施新政:振兴商务,开办路矿,整饬武备,创设学堂。同时又取用魏淡然等一班同仁参预朝政、开设报馆、创办译书局,为其新政大造声势。一时之间,将变法维新的运动推向了高潮。然而,仅仅依靠一个软弱皇帝开展的“变法维新”是注定短命的。由于朝廷顽固、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新政”很快失败,宁、魏二人双双逃亡日本,其余朝廷中的同党几人,均被一一正法。此后,宁、魏二人虽一度奔走于海外,试图东山再起,但毕竟大势已去,只得远避异地,或是继续开设报馆,或是著书讽世,以资谋生。
第三部分,主要写贾希仙、东方仲亮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有识志士,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制下到处碰壁后,带领一批追随者如何夺取仙人岛及其在仙人岛上建立君主立宪制梦想的经过。贾希仙和东方仲亮等在广东举事失败之后,逃到日本, 日本无法栖身,逃到美国,美国又拒绝入境,而且当此时,中国又恰逢宁、魏“新政”失败,朝廷黑暗势力复辟,于是,亦觉无力回天,长叹“如今时势,还要去振兴拯救中华”?“只同梦境一般”。他们苦于在海岛之间漂流,便想“改弦易辙”,干脆来个殖民海外,到仙人岛上去创基开业,寄托自己君主宪制与“强汉保种”的梦想。所谓的“仙人岛”原是个昏迷昧弱的岛国,较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更加封闭落后。岛上自给自足,岛民“无不性质纯良,不晓得争夺欺骗等事。没得什么君主、民主、官府、百姓之分”,“只有教主,教主即民主”。贾、仲二人及一批追随者,“妙用强权”,很快就征服了岛民。 自此,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岛上创办教育,普及科学;引进机器,开发矿产;通行商务,出口货物。原本愚昧、懵懂的岛民,亲眼目睹岛上兴起了学堂,建起了城市,又办有生铁厂、熟铁厂、炼钢厂、机器厂等类,还有许多耕种的农业机器,真的呈现出一派百业俱举、兴旺发达的景象,于是都推举贾希仙做了岛主。贾遂令设立了农部、警察部、邮政部、工部、学部和刑部各官,成立了上议院和下议院,并制定了自己的宪法。仙人岛俨然成了一个完备的君主宪制的国度。是后,贾又命人到湖北乡下的“愚村”,接来了自己的老父愚守拙及其亲家稽老古,让他们接受宪治制度的文明风化,享受那里无剥削、无压迫的民主、 自由、平等的政治空气,过上“家家富足,户户读书”的仙境生活。
《痴人说梦记》是一部倾向性很强的社会小说。就题材而论,作者选择了中国近代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戊戌变法前后作为描写的对象,广泛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践踏下的灾难和痛苦。就主题思想而论,小说明显地、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恨,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变革和君主宪制的要求与梦想。此外,作者还对世道的险恶、人心的诈伪、官场的黑暗、科举的腐败给予了批判,对国外华工深受帝国主义的歧视和污辱给予了揭露。因此,《痴人说梦记》无论是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或对今天的历史意义来说,都有值得肯定的价值。
在创作方法上,作者采取了现实描写与浪漫构想互补的手法。在现实描写时,情节多带史实性;在浪漫构想时,故事颇富传奇性。这种手法当然便于现实的批判和理想的展望。但遗憾的是,作者并未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地方明显地带有生造的痕迹。如为了写贾希仙等的海上历险,将毛人岛的岛民描写成“赤身裸体,身上长着一寸长的黑毛,双睛带碧,着实凶恶。……少顷,又引了个一丈长的大人来,也是偏体绿毛”。又在海中,遇上一只象“一片乌云似的直压下来”的“大鸟”,“那鸟一爪一个、恰好将两人抓去”,“飞到一处海滩,那鸟将爪一松,二人落在海滩上,幸未跌伤”。此外,还有对宁、魏之妻女扮男装,替夫报仇的描写以及对仙人岛的假设,都是些荒唐无稽之谈,严重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又由于作者不善谋篇布局,加之背景广阔、线索纷繁、人物众多、地方杂沓,因而给人以一种散乱、草杂、缺乏中心的感觉。总的来看,这是一部粗糙的并不成功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