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耳书》(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耳书》(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官至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宦迹半天下”,耳闻目染,将各地传闻佚事、神怪故事随笔记载而成此书。文多简短,略记大概,但因作者能文,虽仅寥寥数...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

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官至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宦迹半天下”,耳闻目染,将各地传闻佚事、神怪故事随笔记载而成此书。文多简短,略记大概,但因作者能文,虽仅寥寥数语,常能撮其要而传其神。特别是一些寓言性作品,不乏含义深刻之作,可以启人心智。

《陆生犬》篇全文如下:“武陵陆生以文字受祸,有司籍其家。家有老犬哀嗥匝月,道路闻之莫不泪下。里人啖之以肉,不食,卒饿死。后陆事昭雪,归,唯老犬髑髅在, 收葬如人礼。”这是较早记载清代文字狱的作品,写出了文字冤狱所造成的恐怖气氛及在政治风波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情形。以犬的“热”来衬托人的“凉”,格外深刻。作者的倾向也渗透在字里行间。 “义犬”、 “孝犬”的故事,历来为小说家津津乐道,本文能紧扣政治背景,因而别具一格。 《庐陵库中鼠》云: “庐陵县库中神案下,有一洞。 每朔望,吏人置粥一盂于洞上, 呼“太公”者再。寻见一巨鼠,置四足于四小鼠背,负之以出。饱啖其粥,仍负之去。群鼠虽多,无敢犯者。倘届期不设盂粥,则县中文案,悉为鼠啮矣。”呼巨鼠为“太公”,其讽世之意是很明白的。这是统治者、压迫者、剥削者的一幅惟妙惟肖的漫画像,写出了这些人作威作福、坐享其成,心地歹毒,气焰嚣张的丑恶嘴脸,这是作者搜集来的人民创作,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反动阶级的仇视和反抗心理。

《吴忠宇》篇云: “吴忠宇,西粤人,流寓历阳。不识字而能诗。每诗成,使人录之,历阳人多闻其句。如‘雪里题诗曾一哭,江头沽酒又三年’, 此即多识字善作诗者,得句亦未易如是。因知牲灵物有在读书识字之外者,不独忠宇已也。 ”文中“牲灵物”当作“性灵物”,指聪慧者,有天才的人。这篇小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它雄辩地说明了劳动人民的智力和才能并不比别人差,作者也承认就是读书识字善于作诗的人,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但在封建社会,劳动者受境遇所迫,很难有受教育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很多人都被无声无息的埋没了。

《鼍虎》是一篇哲理性的寓言故事,文中略云: “虎尝于月下遭鼍,异其状,以爪弄鼍首。鼍啮之,力脱不可。于是,虎拔则鼍颈出,鼍缩则虎爪入。村中人闻相拒声,于户间窥之。 明日,虎断爪死,鼍亦碎喉死。村人得鼍虎之利,较鹬蚌多矣。”本篇含义深刻,可以同先秦那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相媲美,它告诉人们不能因小失大的道理。

《河南少女》是本书写得最长的一篇作品。情节曲折,但文笔仍十分简洁。写的是一个屠夫骗奸少女而酿成的一大冤狱,牵连八人丧命,一人论死待决。这个故事涉及许多方面,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据考,本篇是吴趼人的名著《九命奇冤》的情节来源之一。

宋元以来,志怪小说大多文笔粗略,内容陈腐,逐渐丧失了文学色彩。明末以来,某些志怪小说开始由证神道转而写哲理,到了清代乾嘉年间便出现了一个寓言哲理小说的创作热潮。 《耳书》问世较早,在文言小说史上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