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孤臣碧血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孤臣碧血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短篇小说。 天僇生著。载《月月小说》第十六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出版。这篇小说叙写缅甸被英国灭亡后,副将军马六派及其心腹摩而忒与卖国求荣的皇太子额里华达之间忠与奸的故事,揭露了英国侵略者的阴险狠毒和背叛祖国的皇太子的卑劣无耻及可悲下场。小说描写了一个无耻的叛国者,并通过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憎。额里华达是缅甸的皇太子,他与父王曾被英军所俘,“拘之土室中...

短篇小说。 天僇生著。载《月月小说》第十六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出版。

这篇小说叙写缅甸被英国灭亡后,副将军马六派及其心腹摩而忒与卖国求荣的皇太子额里华达之间忠与奸的故事,揭露了英国侵略者的阴险狠毒和背叛祖国的皇太子的卑劣无耻及可悲下场。

小说描写了一个无耻的叛国者,并通过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憎。额里华达是缅甸的皇太子,他与父王曾被英军所俘,“拘之土室中”。但他却被英提督鲁西收买,充当奸细,以打猎为名,刺杀了坚决抗英的马六派。他企望以马六派的首级去换取鲁西对他即帝位的支持,不料鲁西怒叱道:“亡国贼,尔犹思作缅皇耶?吾知尔祸不旋踵矣。吾顷已得本国大皇帝电,谓尔天良方寸悉为利禄念所矇,以马六派忠事尔,尔犹忍心手刃其人,况英为尔仇,尔诚得位者,异日报复必无矣。吾英人方恨尔,欲剸尔胸,尔缅先皇有灵,尤必殛尔魂。吾更愿尔死后,以尔尸投镬,燃火扬为飞灰,不使有丝毫存在人世间,为千古亡国者儆。尔犹呶呶为梦呓语耶?”随即令兵士将其拘入黑暗腥秽之空屋,又将他闭置一下等舱,押送到南非洲去。一路上,乘客或不顾而唾,或指目鄙之。他也自叹落此下场:“而今而后,吾始知为人作伥,僇忠事仇之不啻自贼其躯也。”但悔之晚矣。

作者在篇末说,他写此小说,意在揭示:“凡不知自立,以倚赖他人为得计而自残其手足者,皆当作如是观,皆当有如是结果。”又说:“惟图私利,乃依赖人;惟依赖人,乃自残其手足,乃丧而身、而家、而国。”额里华达的罪恶行径及可悲下场正说明了这一点。

小说还塑造了两位忠臣的动人形象。一位是副将军马六派,他在“英既夷缅”后,率众人中缅接壤处的“野人山”与英军对抗,无论英人重兵围剿,或利诱招降,他皆岿然不动。他忠于缅王,决心求到“故主踪迹”,发誓“苟不得者,毋宁死!”但他这是愚忠,且较固执。额里华达忽入营中,他不问虚实就大喜:“吾有君矣。”还向额里华达表示:“当不惜此蝼蚁之命为殿下前驱。”他不听摩而忒劝告而终遭暗害。

另一位忠臣是马六派的心腹大将摩而忒。他随时侧立于马六派身旁以“备不虞”,当马六派为击退鲁西征讨而设宴大庆时,他提醒说:“勿居安而忘危也”。惹得马颇不悦。当他发现额里华达行动诡秘时,他告诉马六派要严加防备,但马不听,返掷佩剑击他。当额里华达刺杀了马六派后,他一下就擒住了这个叛徒,摩而忒“力唾其面”,骂他是“国贼”,斥他“忘夙世之仇,为狗不食之举”,又揭露了英国侵略者“以缅屠缅”的阴谋。但他最后又说:“吾初欲剖尔心祭主将,虽然汝吾君也。汝能贼其良臣,而吾不忍弑此昏主。吾之灵魂当往侍我最亲爱最忠荩之马六派。”言毕,举枪自杀,仆地又复张目欲强起,指着额里华达骂道:“昏君!恶人!我悔不杀汝!”骂完遂亡。摩而忒的死悲壮、激昂,但仍囿于愚忠,故使得额里华达逃脱了应受的惩罚,并且导致野人山抗英武装在英军重兵聚歼下的彻底覆没,这是更大的悲剧。

作者在篇末说,这篇小说的素材来自光绪初年一位“帅师驱关外”的将军。作品取材于缅甸,映现出中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孤臣碧血记》情节曲折,充满悬念和出人意料的变化。例如, 亡国的皇太子来到忠臣营中,却不料是来充当谋刺的内奸;愤怒已极的摩而忒抓住了卑劣的国贼,不是将他击毙,反而自刎尽忠;被收买而献上抗英主将首级的额里华达,不但未受封赏,反遭囚禁充军,等等。真是一波三折,奇诡相生,引人入胜。

《孤臣碧血记》是以浅近文言写成的,有着古代传奇小说的某些传统表现手法。例如,小说描写马六派的外貌神态:“年五十许,状狞勇怖人,两膊绝广,髯绕其颊,目闪闪如火,好着白布衫, 额上短发四散, 以金箍束之”,就很见中国古代那些豪莽英雄的气派。

和历代传奇那种讲究起承转合的原始要终的结构方式不同,《孤臣碧血记》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包孕、横切等结构方式。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马六派、摩而忒、额里华达以及英提督鲁西,并无一个成为“传主”而贯穿始终,而是从一个侧面切入,人物陆续卷入,又逐一蜕出,并且互相包孕,构成了复线交叉的结构。胡适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采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论短篇小说》)。《孤臣碧血记》对古代传奇传统构思方式的突破,使它成为容量较大、题材和表现都颇有新意的小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