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法国·罗曼·罗兰(1866—1944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法国·罗曼·罗兰(1866—1944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生于克拉姆西一职员家庭。15岁时全家迁居巴黎。从小爱好音乐和文学,对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等发生浓厚兴趣。1886年考进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攻读文学和历史,取得终身教师资格。此时受启蒙思想影响,摒弃宗教信仰,接爱斯宾诺莎哲学,并与托尔斯泰通信,对后来的思想和创作发生重大影响。1889年到罗马的法国考古学院做研究工作,两年后回国,获...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生于克拉姆西一职员家庭。15岁时全家迁居巴黎。从小爱好音乐和文学,对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等发生浓厚兴趣。1886年考进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攻读文学和历史,取得终身教师资格。此时受启蒙思想影响,摒弃宗教信仰,接爱斯宾诺莎哲学,并与托尔斯泰通信,对后来的思想和创作发生重大影响。1889年到罗马的法国考古学院做研究工作,两年后回国,获艺术博士学位,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及巴黎大学等校任教,并开始写作。初以历史剧为主,还写了贝多芬等伟人的传记,同时创作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积极参与反战活动,该作和反战论文集《超乎混战之上》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支持苏联十月革命,又害怕革命妨碍个人的“精神独立”,曾转向甘地的反对暴力和不抵抗主义。另一重要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慰的灵魂》),表现西方进步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光明的曲折历程,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经历过的严重精神危机。另有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彼得和露丝》、《克列朗波》以及长篇小说《格莱昂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