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3章 宠辱若惊》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3章 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很多人以为得宠是好事,受辱是坏事,其实得宠也是坏事,为什么?因为,人突然受羞辱会吃一惊,人突然得宠一样,得到它如同吃一惊,失去它也如同吃一惊,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身体我很重视,大患我很厌恶,但是,大患我却非重视不可,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没有身体,还有什么大患?所以,我既得重视身体,也得重视大患。得天下如同得宠,失天下奇耻大辱,天下是好东西,值得珍惜,然而,天下总有难,圣人能因此而不珍惜天下么?不能。因此,如果你像珍惜身体一样珍惜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你;如果你像爱护身体一样爱护天下,天下就可托付给你。
【翻译说明】
1.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不知道是翻译为“得宠为下”好,还是翻译为“被尊宠为别人属下”好。另外,这里只谈到“得”宠、“失”宠“若惊”,却没说“辱”的事,怎么就得到“宠辱”皆“若惊”呢?所以,必须补上受辱必惊的常识。补上受辱必惊的常识后,我们就知道,“宠为下”应该是“得宠为下”的意思,翻译为“得宠也是坏事”。
2.天下之患
一般地,这章内容翻译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做宠辱若惊?被尊宠为别人属下,得到这个待遇如同吃了一惊,失去这个待遇也如同吃了一惊,可谓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没身体,还有什么大患?所以,像珍惜身体一样珍惜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你;如果你像爱护身体一样爱护天下,天下就可托付给你”,这样,“宠辱若惊”与后面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点关系都没有,有没有“宠辱若惊”不影响后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这里,有“宠”、“辱”、“惊”、“大患”、“身”、“天下”,加上老子的学生——“圣人”,一共7个对象,得把他们在逻辑上串在一起才算翻译通。
我们是怎么串接它们的呢?
首先,“宠”、“辱”、“惊”、“大患”、“身”、“天下”都应该是“圣人”的事,这不能含糊,否则出错。
圣人何“宠”何“辱”?得失“天下”才有“宠辱”。否则,“宠辱”只是臣子身上的事情。
“惊”与“宠、辱”联系在一起。
“大患”与“身”联系在一起。
“身”与“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贵以身为天下”和“爱以身为天下”。“身”有“大患”,“天下”有什么像“大患”?“国难”。
有了这些关系以后,翻译就成为填空了,怎么通顺怎么填。
老子的《道德经》千百年来之所以不好理解,就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断层太大,得填很长的空,以实现逻辑衔接。
3.全章的思想
整个章节说明当国、当家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而不是来享福的。这一章的思想对今天的人们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把工作单位当做自己的家,工作单位就成为你的家,你的成功和失败就跟这个单位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另详见第78章。
【中心思想】
圣人视天下之患如身上之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