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原文】孔[1]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2]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3]兮冥[4]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5],以阅[6]众甫[7]。吾何以知众甫之状[8]哉?以此。【译文】包容之德的容量由科学规律决定,规律控制一切,因此包容之心应该包容一切,规律作为一个概念很恍惚,但是恍惚之中...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原文】

孔[1]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2]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3]兮冥[4]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5],以阅[6]众甫[7]。吾何以知众甫之状[8]哉?以此。

【译文】

包容之德的容量由科学规律决定,规律控制一切,因此包容之心应该包容一切,规律作为一个概念很恍惚,但是恍惚之中有现象,恍惚之中有实物,它很深远幽暗,但是其中有根本东西,这个根本东西真实且具有可重复性,从古到今,有关它的描述都没有变,规律就把这些描述展示给众人。我怎么知道众人的感觉呢?就以这些描述。所以,包容之心不仅包容一切,还应该是真实的包容,而且一直包容下去。

【注释】

[1]《说文》解释:“孔,通也。”物之内空,曰孔。

[2]其:此处指道。

[3]《说文》解释:“窈(yǎo),深远也。”

[4]《说文》解释:“冥,幽也。”

[5]去:对照前后内容的翻译,用“变”更合适。

[6]阅:看,展示给。

[7]《说文》解释:“甫,男子之美称也。”

[8]《说文》解释:“状,犬形也。引申为形状。”为了前后文逻辑通畅,翻译为感觉。

【翻译说明】

1.孔德

河上公首先把“孔德”叫“大德”[1],我们觉得有臆造之嫌。汉字“孔”的意义在其演化过程中以其固定的、被大家公认的方式加以引申,老子书写《道德经》时,不会把一个同时代的人不知道的意义附加到“孔”字之中。所以,我们引用《说文》的解释,把“孔”理解为“通”。

另外,就《道德经》给出的几个德——建德、常德、广德、上德——看,“德”字前的字的意义都是其本义。

所以,我们认为“孔德”的“孔”就是其本意,即内空的意思,物体的内部有孔洞,其内部就是空的,内部是空的就能装东西,就能容纳东西,进一步就能讨论它能容纳多少东西,也就是其容积。

可见,“孔德”就是容纳人的德、宽容人的德。见第90章。

2.其中有信

《贾子道术》言:“期果言当谓之信。”信的基本的意义是“可信”。“可信”就是可兑现,可再现,也就是可重复。因此我们把“有信”翻译为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规律最根本的特征,即可证实。而且与“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这句话所表述的意义一致。

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规律的可重复性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

3.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这段话说明了科学规律的客观性,不变性。见第86章对“名”的归纳,另外参看第82章/六/特点5。

4.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从老子这句话看,老子曾经与人讨论过《道德经》的一些观点,可惜今天很难核实这个猜测了。

这一章主要内容就是讨论道(规律)容纳了哪些东西,以说明包容之德的容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包容了什么呢?“道”容纳了一切,因为规律控制着一切(见第82章/六/特点2),而且规律具有重复性(见第82章/六/特点6),也就是说,包容之心是不变的,不会一会儿能包容,一会儿不包容。

【中心思想】

包容心永远容纳万物。

【注释】

[1]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