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1]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3],为天下式常德不忒[4],复归于无极[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6],故大制[7]不割[8]。
【译文】
圣人知道如何成为英雄,却坚持像个女人做天下之溪,作天下之溪常德(处常[1]之德)就不会丢失,民众才会纯真。圣人知道白色官服好看,但崇尚黑色官服提倡节俭,提倡节俭常德才不失常,民众才不会拉帮结派另立山头。圣人知道怎么荣耀,却坚持忍辱负重做天下之谷,做天下之谷常德才足,民众才回归朴实。褪去民众中有些人的朴实略作培养稍加雕琢就是人才就是器,圣人把他们用作政府官员,这样政府就不割人,与民众打交道时才不至于遭人反感。
【注释】
[1]常:经常,时间较多的时候。
[2]婴儿:像婴儿一样纯真。
[3]式:这里取“节俭”之意,见第22章的注释[4]。
[4]《说文》解释:“忒(tè),差也。失常也。”
[5]极:房屋的脊梁。
[6]官长:官员。
[7]大制:国家体制。
[8]割:割人,原指物体因棱角尖锐而容易划伤人的皮肤。“割人”一词至今是湖北等地的俚语,说一个人“割人”,是指他的言行,尤其是言词,引起了他人不快。
【翻译说明】
1.主语
很多人翻译这一章时出了错,原因是搞不清楚老子说的这些话对谁说的。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应该是圣人(君主)。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应该是民众。
2.溪,谷
通过第61章关于“流”的分析我们知道,众望所归反映了归宿流的去向,这里的“溪”和“谷”就是归宿流的汇尾。
3.常德
从第87章对“常”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常德”表示处常之德、守名分之德、甘当草根之德,也是无为之德。这样理解,则“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和“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就很好理解。
4.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我们开始把这句话翻译成“知道怎么显耀却甘愿隐藏自己而做天下的楷模”,这样翻译让人觉得怪怪的,何以见得呢?此句前面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的“知其雄守其雌”是一件事,“为天下溪”是对这件事所做的总结,这是很独特的个人品德;其后面的“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的前部分“知其荣守其辱”是一件事,“为天下谷”是对这件事所做的总结,也是很独特的个人品德;而“做天下的楷模”虽然能作为“知道怎么显耀却甘愿隐藏自己”的总结,但是,“做天下的楷模”这句话不是一个独特的品德,所以,这句话翻译可能有问题,这使我们怀疑对“式”字的理解可能有错。
《说文》中,“式”字有“节俭”之意,进一步联想到“周人尚黑”这件事,具体来说,“夏人尚赤,商人尚白,周人尚黑”。白色衣服好看,但是不耐脏,白衣洗不净往往只得换新,因而成本高。周人尚黑,黑色衣物耐脏,衣物穿破才丢弃,因而节省。于是,我们把它翻译为“知道白色官服好看,但崇尚黑色官服,提倡节俭”。节俭是很典型的品德,即使是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的孔子也提倡“俭”。
5.复归于无极
“极”是最高的意思,“复归于无极”就是重新回复到没有最高,而且是民众重新回复到没有最高,这么翻译意思不清楚,对照圣人节俭做表率,我们就可以知道,其意思就是不要撩起民众对权的羡慕,羡慕权就会追求权,就会结伙成立朝廷之外的权力结构,即拉帮结伙、另立山头,这是国家大乱的源头。
《周礼》说:“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其中的“极”就是首领的意思。
大家熟悉“太极”这个词,其本义就是最大的极,即巅峰的意思,最高的意思。
6.朴散则为器
“朴”是干枯树皮,脆弱,稍微用力就会断裂,刀斧所及,断裂而不能被切削,因而没有切削面,只有断裂面,不能像木料那样可以被切削而变得平整光滑。人们常用“朴”表示一个人行为原始,即诚实、直率、少顾虑、不深谋远虑、粗犷。
器供人用,表面不能太粗糙,棱角不能太尖锐,否则手感很差,割人,去掉粗糙和棱角使之变得圆润光滑,手感才会好。朴实的人,不善交往,言语中往往不知不觉冒犯人,像棱角分明的物件一样割人,被教化后才圆滑,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才让人觉得称心,这样的人属于人才,即:玉琢而成器,人教而成才。
7.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有了人才做什么?“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则为长官。8.故大制不割
“大制”是指政府。
“不割”,不割人。经过教化的人为官,圆滑,不伤人,不割人。另见第58章翻译说明4。
【中心思想】
圣人取柔,节俭,忍辱负重,民众就纯真,就不觊觎王权,就朴实。
【注释】
[1]《列子·天瑞》云:“贪者与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