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5章 大成若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5章 大成若缺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1];大盈若冲[2],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3]。
【译文】
大获成功却如有所缺失,这样做作用很明显;收获多多却和和气气,这样做用处无限。直率的人仿佛歪曲事实,大智慧的人看似笨拙,雄辩之士似乎口拙。冷静胜过躁动,冷漠打败热情,正因这些原因,所以清静是天下的真实面貌。
【注释】
[1]弊:古同“蔽”,隐蔽。
[2]冲:见第4章注释[1]对冲的解释,这里取第二个意义:和缓。引申为“和气”。
[3]正:按隶字会意,守一以止也。《说文》中“正,是也”,也就是说,“正”的本义是“正确”。
在日常应用中,“正”的意义很多,其中有个意义是“垂直”,因为人们非常熟悉“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影响之所以大,就在于其中有“正”的反义词“斜”,而“身正” 又表示身体“垂直”立于地面,渐渐地,“正”就成了“垂直”的意思,而“正确”这个本义反而被人淡忘。
还有一个意义是“正职”的“正”,其反义词是“副职”,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用得很频繁。
再一个就是“正门”,反义词是“侧门”,对人们影响也极大。
另一个就是“正数”、“负数”,也是互为反义词。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例子,“正”的意义还有很多,但是,这些意义都是引申义。仔细分析“正,守一以止也”的物理过程,我们就知道,说一个事情是否“正”其实是在作一个判断,要判断就得有标准:当与标准一致时,就“正”了,就“准确”;不一致就“偏”了,“歪”了;如果与标准对比时,只是近似一致,没有完全重合,则涉及精度问题。因此,“正”涉及三重意思:
(1)标准本身;
(2)与标准一致;
(3)准确。
前面列举的各种意义,还有其他没有列举的“正”字的意义,都是通过这三个意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翻译说明】
1.本章的讨论对象
在这章,我们把每句话所表达的意义限制在“人”言行上。比如,“大盈若冲”这句话中的“大盈”看似物理过程,杯子盛满水,但是“若冲”表示“微弱”或“和缓”,这使“大盈若冲”成了“杯子盛满水,杯子中的水就会微弱或和缓”,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把话的讨论对象限制为人。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从“其”所在的语境看,应该是指“大成若缺”这件事。
类似地,“其用不穷”的“其”也是这个用法。
3.大盈若冲
很多人翻译这句话时,有意让“盈”和“冲”的词义相反,而“大成若缺”中的“成”和“缺”的字义并不是相反的。可见,上述有意没必要。相反,如果把这句话的讨论对象限定为人,则“冲”的词义就跟第4章的词义完全相同了,是“和缓”的意思。
4.大直若屈
在第22章中,“枉”是“直”的反义词,这里给出的是“屈”,我们还是把它当做“直”的反义词。
5.清静为天下正
“正”有两个理解:
(1)“政”的通假字;
(2)正的本义,正的第一个词义“标准”说得通。
相应的,“清静为天下正”的译文有两种可能:
(1)用清静治理天下。
(2)清静是天下的标准。什么叫天下的标准?没人能给天下定标准,百姓喜欢的就是标准,天下真实面貌(即事实)就是标准,所以,清静是天下的真实面貌。
上述两种翻译哪种更合理呢?“清静”是天下的状态,不是作为,不能用清静治理天下,因此,“清静是天下的真实面貌”合理些。
【中心思想】
静胜过动,所以天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