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1]。修[2]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译文】善立者立下的东西拔不掉,善抱者抱住的东西不脱手,这些人都很有办法,子孙永续靠什么?靠祭祀。个人重视祭...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1]。修[2]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立者立下的东西拔不掉,善抱者抱住的东西不脱手,这些人都很有办法,子孙永续靠什么?靠祭祀。个人重视祭祀,个人的德就真,家庭重视祭祀,家德就厚,乡里重视祭祀,乡德就长,邦国重视祭祀,邦德就丰,天下重视祭祀,天下之德则泽被百姓,所以,看一个人,只要看他是否祭祀,就能看到他的未来,看一个家庭,只要看这个家是否祭祀,就能看到这个家的未来,看一个乡,只要看这个乡是否祭祀,就能知道这个乡的未来,看一个邦国,只要看这个邦国是否祭祀,就能看出这个邦国的未来,看天下,只要看天下是否祭祀,就能看出天下的未来。我怎么能看出天下的未来呢?就用这。

【注释】

[1]《说文》解释:“辍,车小缺复合者。”车做好了,轮子也做好,可是拼不上,只好中途而止。

[2]《说文》解释:“修,饰也。”添加、补上而使之更好的意思。

【翻译说明】

1.划分段落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三句话划分为一段比较合适,初看这三句话,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仔细分析,前两句的共同意思是“做事得法”。很多人把第三句的“祭祀不辍”看做一个词,表示“香火不断”,这样,就只能跟前面两句并列看待,然而,并列时老子却没用相同句子结构,可见,得拆开,“祭祀”与前面的“以”结合,这样,“子孙以祭祀不辍”就断成了“子孙”“以祭祀”而“不辍”,也就是说,“祭祀”是方法。如此一来,就与前两句“做事得法”建立起了联系,共同主题是“方法”。“子孙不辍”的方法是“祭祀”。

2.五个“修之于”的“之”

有了上面的分析,“修之于家”后面连续五个“之”就有所指了,指祭祀,祭祀是一种仪式,一种制度,其立曰“建”,与第一句的“建”合。按《说文》解释,修是修饰的意思,有附加之意,个人、家庭、乡里、邦国和天下,附加一个“祭祀”仪式以续其“祚”。祭祀,是一个国家保证继续传承的重要手段,老子作为思考天下的思想家,不能不知道祭祀的重要性,在其唯一的著作中也不可能不提。

把“之”当“祭祀”解,就与《左传·成公十三年》中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逻辑一致。《左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国家的存与亡,需要人去捍卫甚至牺牲,在国家危亡之际,人是否愿意牺牲自己,就在于其生命的意义是否被人肯定,祭祀就是对那些牺牲的人的生命意义给予肯定,只有这样,才有人为国捐躯。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是这个理。

很多人把5个“之”虚化,这样“修”的对象就是“德”,然而,纵观《道德经》全书,除了这里“修”可能与“德”组词,全书都没有“修德”这个词汇,也就是说,在老子的词典里没有“修德”一词,“修德”是后人造的词汇。

【中心思想】

祭祀,是一个国家得以传承的法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