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85章 德》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85章 德》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85章 德以下是从《道德经》中提炼出来的德和各种治国、为人的方法或技巧,这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天下(一)正确是君臣最大的共识[1][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中心思...

第85章 德

以下是从《道德经》中提炼出来的德和各种治国、为人的方法或技巧,这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一、天下

(一)正确是君臣最大的共识[1]

[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中心思想】以正道治国,以奇用兵,休养生息得民心。

(二)号令统一[2]

[第39章]昔之得一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中心思想】做不到一,达不到最低,往往坏事。

(三)用人[3]

[第68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中心思想】用人之利,配天之极。

[第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中心思想】圣人善于用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中心思想】善于用好人还要善于用坏人,才是用人之道。

二、权之威

(四)信[4]

[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中心思想】号令少[5],信赖多。

[第23章]希言自然。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中心思想】少说符合道符合德不失言。

(五)权[6]之威[7]

[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中心思想】权威是一种微弱而又不遭人反感的心理压力,欺人则失,亲昵亦失。

(六)威仪[8]

[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中心思想】天子出行必须隆重,以示威仪。

三、君

(七)道[9]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中心思想】不按规律办事,出了问题就会想到用仁义补救。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无[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中心思想】圣人有道,比有仁有义有礼重要。

(八)德[10]

1.玄德[11]

[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中心思想】父母之德,只求付出,不图回报,这就是玄德。

[第10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中心思想】生养而不依靠为玄德。

[第77章]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中心思想】征税贴补百姓而不共享,是圣人的贤德。

2.善

[第8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中心思想】圣人应低调,仁信,能干,会把握时机,不与人争。

[第62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中心思想】为善,不是帮助别人,而是庇护自己。

3.广德

[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中心思想】与大众打成一片,才受到尊重。

[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中心思想】做事不过头,物极必反。

[第29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中心思想】做事不可极端。

4.不争[12]之德

[第8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中心思想】圣人应该低调,仁信,能干,善于把握时机,不争名。

[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中心思想】圣人为而不争。

[第34章]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中心思想】不自大,才伟大。

[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中心思想】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心思想】因为不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争。

[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中心思想】不争不斗,百年长寿。

[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中心思想】功成身退。

[第76章]兵强则灭。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中心思想】木强被折,兵强被灭。

[第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中心思想】勇敢不是天道,勇而谨慎才是天道。

[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中心思想】谨慎用兵。

[第31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中心思想】胜仗也是丧事。

[第69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中心思想】哀兵必胜。

[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中心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小心翼翼莫伤人。

[第71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中心思想】不知道却认为知道,是一种病。

[第7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中心思想】无私(不争利)才有私。

[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中心思想】贪得是找死。

5.孔德,即容人之德

[第5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心思想】心无好恶,方可容人。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中心思想】包容心永远容纳万物。

[第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中心思想】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

[第15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保此道者不欲盈。【中心思想】留有余地,才好接收意见[13]

6.一视同仁

[第79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中心思想】一视同仁。

*积德[14]

[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中心思想】积德是获得天下的办法,也是朝廷持久之本。

(九)担当[15]

[第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中心思想】圣人视天下之患如身上之恙。

[第78章]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中心思想】当国当家,代国代家受过,担当就是受难。

(十)无为[16]

[第2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中心思想】圣人行无为之政,施恩不图报,人民不离不弃。

[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中心思想】行无为之政,即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则没有治不了的世。

[第43章]吾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中心思想】无为是有益的。

[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中心思想】静胜过动,所以天下静。

[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中心思想】休养生息得民心,劳民伤财失人心。

[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中心思想】放下抱负,坚持无为,就是防天下大乱于未然。

[第37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中心思想】没有野心,自然不为。

[第75章]民之饥以其取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中心思想】切不可把民众逼到冒死求生的地步。

(十一)一些为政技巧

1.消除矛盾的一种办法——以德报怨[17]

[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中心思想】君王不可睚眦必报,而应以德报怨。

2.逆向思维

[第42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中心思想】很多事情,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加强反而遭到削弱。

[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中心思想】很多事,可从反方面着手处理。

3.欲擒故纵

[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中心思想】要想欲擒故纵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关键在于保密。

4.要震慑民众,冤杀也得杀

[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中心思想】要震慑民众,冤杀几个人是不得已的。

四、诸侯国

(十二)小国寡民[18]

[第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心思想】小国寡民,好处多多。

(十三)大国应该谦虚

[第61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中心思想】大小国家要和谐相处,大国应略微谦虚一点。

五、民

(十四)名分[19]

[第32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中心思想】人要本分。

[第52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中心思想】人终生劳碌,其实就因为老想着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十五)知足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中心思想】能克制自己才坚强,知足则富,人本分则长久。

[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中心思想】对名对利,知足常乐。

[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中心思想】兵乱源自不知足。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中心思想】俭,不求刺激,但求果腹。

(十六)集体主义

[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中心思想】一国之民,集体主义至上。

(十七)祭祀[20]

[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中心思想】祭祀,是一个国家得以传承的法宝。

(十八)拒绝圣、智、仁、义、巧、利、私、欲、学,提倡纯朴[21]

[第19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中心思想】拒绝圣、智、仁、义、巧、利、私、欲、学,提倡朴素。

[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中心思想】民众朴实,国家安宁。

[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中心思想】圣人取柔,节俭,忍辱负重,民众就纯真,就不觊觎王权,就朴实。

(十九)人心在变

[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中心思想】人心在变,圣人得谨慎处之。

六、《道德经》

(二十)站得高,看得全

[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中心思想】只有同时站在天子和平民角度看问题,心有慈念,才能领悟天下大道。

(二十一)效法我,我让你显贵

[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中心思想】效法我,我让你显贵,我就是圣人。

【注释】

[1]有些人追求名,有些人追求利,有些人追求权,有些人追求德,有些人追求长寿,往往谁也说服不了谁,然而,正确却是人人都追求的,所以,正确最具有号召力。以正治国,就是用正确吸引人,用正确说服人,用正确号召人。见第91章对以正治国的分析。

[2]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最大的事情是争取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权,而对生存权威胁最大的是外敌的侵犯。只有能抵御外敌,国家或民族才得以生存。抵御外来侵略最根本的手段是依靠人民大众,而能让人民大众发挥作用,就必须能做到号令统一。

[3]人头脑中的天下之事主要的是人之事,人之事是人做的事。虽然个人也能做事,但个人力量没有集体力量大,因此人必须组织起来。有组织就有组织机构,即政府,政府的首领就是人主。作为人主,最首要的事是用人,把人用好。

[4]与信有关的物理过程是:A发出指令信息,指令信息传递,指令信息被B接受,B按指令信息执行。这个过程中涉及:A是否可信;指令信息是否被歪曲;B是否多疑,B是否相信A。要做到B按A的指令信息执行,必须保证B愿意接受A的指令信息,即B相信A。要做到B相信A,A必须可信。指令信息被发出,被传递和被执行,这个过程就是权的行使过程,因此,信是权是否有效的判据。

[5]每个人都反感被其他人指使,所以,应该尽量少地指使他人,包括向他人发送指令信息。

[6]权是上级对下级的指挥资格。权使得民众形成金字塔结构,最顶层是君王,最底层是百姓。君王指挥资格最大,百姓没有指挥人的资格。

[7]组织人,使人听从你的指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每个人都反感其他人指挥自己,所以,人主常常谨小慎微,担心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得体,从而导致别人不服从他的指挥。因而,在行使权的过程中,必须像婆婆对媳妇的威一样,无狎无厌。

[8]注重威仪就是为了避免狎。

[9]君王“有道”,即懂得规律有两个好处:按科学规律做事就不出错;仿照科学规律做事就有德。这里是保证不出错。

[10]这里是通过有道保证有德,因此,老子的德是道德。道德可通过判断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加以验证,比如像水那样就低。孔子的德是仁德,仁是心理活动,无法实证,靠自我表白才能被人所知,这就给奸伪之徒留下了钻营的空子。

[11]最常见的玄德是父母对子女的德,这种德不计得失,心甘情愿地付出,在春秋时期不好解释其原因,因而叫玄德。现在人们知道,这是各种生物皆有的本性。

[12]与人争高低、争利益,容易引起别人抵触心理,从而不服从指挥。

[13]这里给出的是接受意见的方法。

[14]恩德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15]担当就是责任。

[16]无为是为了少使用民力,以免引起民愤。无为的基础是万事万物都会自己成长发展。

[17]老子在这里只是给出一个消除怨恨的办法而已,不是凡是怨都用德去回报。很多人把老子的这句话当做通则,这是大错,因此,孔子说:“何以报德?”

[18]老子时代的国和现在的国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老子时代的国是诸侯国,相当于现在的省。这段文字可以看做是老子针对春秋末期诸侯国中兴起的称霸之风而提出的对策,与汉朝的推恩令类似。小国寡民的好处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天下有共同的天子,在天子看来,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属于无意义的争斗。现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则不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国越大,优势越明显。

[19]名分是国民不应该感到不平的原因,是人人生而平等的体现,是国家安宁的基础。

[20]祭祀是为了悼念那些为国献身的人们,也是对那些死难者生命价值的肯定。人固有一死,他能否被后人记起,能否雁过留声,是他所关心的,如果他牺牲了,国家加以悼念,他赴死就是值得的,不枉在世间走一回。正因如此,名在前、利在后。姜子牙说:“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其中“死等以权”就是用死义吸引民众为国效力为国捐躯。因此,周朝建立之初,举行隆重封神仪式,为那些死难的人颁立神位,子子孙孙加以祭拜。

[21]圣、智、仁、义、巧、利、私、欲、学导致人们懂得人性,使人变得狡猾。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