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90章 德、善、仁、义、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90章 德、善、仁、义、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90章 德、善、仁、义、智在《道德经》中,有27章出现了“德”、“善”、“仁”、“义”、“智”5字,其中“德”出现了44次,“善”出现了52次,“仁”出现了8次,“义”出现了5次,“智”出现了8次。仅仅“德”字就有12章论及,泛泛而论“德”的有5章:[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第90章 德、善、仁、义、智

在《道德经》中,有27章出现了“德”、“善”、“仁”、“义”、“智”5字,其中“德”出现了44次,“善”出现了52次,“仁”出现了8次,“义”出现了5次,“智”出现了8次。仅仅“德”字就有12章论及,泛泛而论“德”的有5章:

[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还有讨论特别的德的,玄德2章:

[第10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玄德是无怨无悔、甘愿付出、父母才能做得到的德。孔德1章: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常德1章:

[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不争之德1章:

[第68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上德、广德、建德共2章:

[第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些德都要积:

[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积德有厚报,那就是对你的忠心。

以下是讨论“善”的章节,其中这2章仅仅泛泛而谈:

[第20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49、8章可以说是对“善”的定义:

[第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善也有例子:

[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善”的作用很大,可以给“为善者”自己提供保护: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而且可以化“怨”为“安”:

[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善”把人分为两类:善人和不善之人。不善之人大家都不喜欢,是不是应该抛弃呢?圣人不会这样:这里有一个“智”字,其意思是“智慧”,不是后面所说的“知人者智”的“智”,可见,“智”字的本义还是“智慧”,只是在政治领域“智”才是“知人者智”的“智”。

[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在《道德经》中,没有专门定义“仁”,这样,我们只能采用姜子牙《六韬》中对“仁”的定义: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道德经》中没有一般的“仁”的例子,但是,给了一个“上仁” 的例子: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给了一个看似“不仁”的例子:

[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对“仁”的看法不是太高,他认为,“仁”不是发自人的内心,不像“孝慈”那样是人的本性:

[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但是,他认为,“德”、“仁”、“义”、“礼”可以作为“道”没做好后的补救措施: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但是,普通百姓还是不讲“仁义”为好,因为知道“仁义”也就懂得人性: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性而向好的方向利用叫“圣人”,知人性而向坏的方向利用叫“智者”:

[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知人性并且利用人性的弱点,大奸大伪就出现了: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工于心计的人多,民众就难治:

[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当国者尤其不可“以智治国”,“以智治国”是国贼。而且老子把遵守这一规则的人的行为上升到“玄德”:

[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所以,高明的君主是不会教化民众学文、学历史的,人懂得了那些记载帝王将相治国治人的历史就通人性,社会上通人性的多,大奸大伪就多,而是让民众朴实:

[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因此,“不尚贤”,让民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大奸大伪的“智者”就不能呼风唤雨扰乱民心了:

[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上是我们把《道德经》中与德、善、仁、义、智有关的章节串接起来的结果,通过串接,我们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德、善、仁、义、智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今天人们说到智,大多把智与科学知识,与文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老子的年代,智只与历史有关,智就是懂得人性。人性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弱点。德、仁、义之所以受人喜爱,究其实质,还是人的本性使然。人喜欢德,是因为喜欢别人给自己救急救难,喜欢仁,是因为希望富人跟自己共财,喜欢义,是因为都希望强者跟自己同好恶,这些本性其实是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用贬义词描述就是无能、贪婪懒惰、胆怯。圣人利用人的这些本性,建立起国家,把民众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天灾,共同抵御外敌。反之,奸伪之徒利用人性的这些弱点谋取利益。所以,通晓人性,向好的方向利用,就是圣人,向坏的方向利用,就是奸伪。这就像人的能力一样,能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达到无人能及,就是神,向坏的方向发展,达到无人能及,就是鬼。以上是通晓人性达到极致的情况,没有达到极致,也会使得人变得精明,世故,刁滑。

当仁、义、礼普及到社会每个成员时,它们的正面作用往往得不到放大,而负面作用却被高倍放大,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政治家”,要么老奸巨猾大奸大伪,要么势利见风使舵。一个有德的政治家是治理不了一群老奸巨猾的“政治家”的,有德的君王略微失误,立即被一群奸伪之徒蜂拥而上,掀下台来,这是中国朝代兴衰周期只有短短两三百年时间的原因之一。

谈到德、善、仁、义、智,就不能不提孔子,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思想的最核心内容,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行政手段引导,用刑法剪除罪恶,人们规避政策和法律然而却无耻。以德引导,用礼规范人的行为,人们有耻而且有品格)后人总结孔子的思想为以德治国。老子也论德,而且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可见,对德能获得民心,两人是看法是一样的。

在整个《论语》中,把“仁”放在极高位置,轻易不许人以仁,认为德是通过仁、义、礼、智、信修来的,孔子谈论道极少,偶尔论及天道、天命。而老子则认为德基于道,即规律,人按照规律办事就有德,仁、义、礼仅仅是君王做事失德(失道)后的补救手段。而且,老子对智(通晓人性)极为反感,认为知人之智导致人虚伪,即使是圣人基于对人性的了解而行的仁和义,老子的看法也不高。

孔子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其学生的必修课,那些学生都在政府部门就业,帮君王管理民众,学这些治国之道产生的社会问题小,因为管理国家的毕竟是社会的少数,在孔子的学生下面,还有千千万万基层群众,不会导致社会各个角落遍布“大奸大伪”之人。但是,当董仲舒和汉武帝于汉元光元年把孔孟之道当做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全体国民都遵守的规范时,等于把奸伪之智普及给众人,仁、义的负面作用被严重放大,老子在第18章预言的局面也就出现了,因而,自汉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受孔孟之道影响的中、日、韩、朝、越、蒙等国也一样,人生活其中,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在老子看来,是国之贼。

国民的品性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国民容忍虚伪,他们就会为了某些虚假的东西置事实于不顾,因而有权势的人也就有了机会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做违反规律(失道)的事,到头来受害的是国家,是黎民百姓。汉朝之后幸而在唐朝前期兴起道家学说,部分抵消了孔孟之道的危害,但是,宋朝之后,再也没有什么理论能与孔孟之道抗衡,中国人的虚伪和中国的下坡路也就一步步走实,最后,终于在清朝末年被西方国家打得落花流水。

孔子出身贫寒,“下学而上达”,能从民间的平凡小事中领悟出治理国家的原理,并与老子并驾齐驱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他的勤奋和伟大。但是,孔子毕竟是人,他也要生存,而且他所招收的学生也大多出身寒门,为了让学生能在政府部门谋得一份差事,孔子必须使他的教学内容尽量实用,以保证学生有官当、有饭吃,因此,孔子对官僚阶层(即他的学生)考虑得多些,对国家考虑得比老子少些,自然也就不如老子站得高,看得远。正如孔子自己说的:“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