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第二十六讲·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二十六讲·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二十六讲·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简注】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道。早服道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帛书】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

第二十六讲·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简注】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道。早服道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帛书】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憨山注】:此言圣人离欲复性,以为外王内圣之道也。啬,有而不用之意。老子所言人天,庄子解之甚明。如曰,不以人害天,不以物伤性。盖人,指物欲;天,指性德也。言治人事天莫若啬者,然啬,即复性工夫也。谓圣人在位,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其子女玉帛,声色货利,充盈于前。而圣人以道自守,视之若无,澹然无欲,虽有而不用。所谓尧舜有天下而不与,此以啬治人也。圣人并包四海,智周万物,不以私智劳虑,而伤其性真,所谓毋摇尔精,毋劳尔形,毋使汝思虑营营。盖有智而不用其智,此以啬事天也。复性工夫,莫速于此,故曰是谓之“早复”。此复字,是《复卦》不远复之意,言其速也。又如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之意。庄子曰:贼莫大于德有心——然有心之德施于外,故轻而不厚。复性之功,天德日全,不期复而自复,所谓复见天地之心,故曰早复谓之重积德。能重积德,则无不克矣。此克字,乃克敌之克,即颜子克己之克。以性德日厚,则物欲消融。而所过者化,无物与敌,则其德高明广大,民无得而称焉,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极,至极,犹涯量也。此内圣之德既全,虽无心于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故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此内圣之道,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国家,故曰可以有国。此道先天地不为老、后天地不为终,故曰可以长久。古人所言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者,如此而已。结句盖古语,老子引证,以结其意耳。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帛书】治大邦,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民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憨山注】:此言无为之益,福利于民,反显有为之害也。凡治大国,以安静无扰为主,行其所无事,则民自安居乐业,而蒙其福利矣。故曰“若烹小鲜”。烹小鲜,则不可挠,挠,则靡烂而不全矣;治民亦然。夫虐政害民,灾害并至,民受其殃。不知为政之道,乃以鬼神为厉而伤人,反以祭祀以要其福;其实,君人者不道所致也。若以道德君临天下,则和气致祥,虽有鬼而亦不神矣。不神,谓不能为祸福也。且鬼神非无,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岂不昭格于上下耶?第虽灵爽赫然,但只为民之福,不为民害,故曰“非其鬼不神”,但其神不伤人耳。然非其神不伤人,实由圣人含哺百姓,如保赤子,与天地合其德、鬼神合其吉凶,而绝无伤民之意,故鬼神协和而致福也,故曰“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之。如汤之时,七年大旱,汤以身代牺牲,藉茅以祷,致雨三尺,故民皆以汤王克诚感格所致,斯盖由夫两不相伤,故其德交归焉。此无为之德,福民如此。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帛书】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

【憨山注】:此言君天下者,当以静胜为主,不可以力相尚也。夫流之在下者,如江海,众水归之。故大国之在天下,众望归之。故如流之在下,以为天下之交。纳污含垢,无所不容。又虚而能受,如天下之牝也。凡物之雌曰牝,雄曰牡,牡动而牝静。动则不育,静能有生,是牝以静胜牡也。以此譬喻圣人之德。然圣人为天下牝者,以天下之人,衣食皆赖之以生,爵禄皆赖之以荣,万几并集于一人。故君道无为,而皆任其所欲,各遂其所生。所谓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似牝以静胜牡也。是则静为群动之归趋,故以静为下。大字小,小事大,皆有以下之也。取者,得之易也。大字小,如母育子;小事大,如子奉母。精神相孚,相得最易,故如掇之也。然大字小,必有所容,故曰或下以取。以,犹左右之也。小事大,必有所忍,故曰或下而取。而,因而取之也。皆无妄动之过,故交归焉。且大国之欲,不过兼畜人,非容无以成其大;小国之欲,不过入事人,非忍无以济其事。两者既各得其所欲,而大者更宜下,何也?以大国素尊,难于下耳,故特勉之。此老子见当时诸侯,专于征伐,以力不以德,知动不知静,徒见相服之难,而不知下之一字,为至简之术。盖伤时之论也。

【串讲】

本讲是传统本《老子》的第五十九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的要点是“莫若啬”即“治人事天,莫若啬”,“重积德”即“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第六十章的要点是“以静治大国”即“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即“鬼神、圣人两不相伤”。第六十一章的要点是“以柔取刚”即“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以下取上”即“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第五十九章以“啬”为中心阐述只有“积德至厚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的“道”理,河上公给本章取名“守道”,深得《老子》的妙意。第六十章继续阐述“从事于德”“从事于道”,通过对“其鬼不神”的正反论述,推崇“以道天下”所能获得的大治、大顺、大和谐的局面,河上公给本章取名“居位”,意味着“人神共处”“天人合一”。第六十一章主要阐述国家之间的关系,强调大国首先应该以“谦下”,这是老子的国际关系原则,正因为如此,河上公给本章取名“谦德”。“积德论”的核心是“早服道”“积厚德”“守道”“居位”“谦德”而“无不克”,乃至“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第五十九章的意思是:管理百姓而顺天道四时,没有超过爱惜民财民力;爱惜民财民力,这就所谓“先得天道(早服)”。“先得天道”谓之“积德至厚”,“积德至厚”就无所不能,无所不能就会无往不胜,无不克胜,就能拥有国家。拥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频繁翻动而导致破碎。用“道”治理天下,神鬼起不了坏作用,不仅神鬼不起坏作用,而且神鬼也伤不了人。并非神鬼伤害不了人,圣人也不会伤害人;因为圣人、神鬼互不相伤;所以神、圣合道而德汇在这里。

第六十一章的意思是:大国要像江河那样居于下游,处在百川交汇之地,处在天下雌柔之位。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居静守柔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而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拥护;小国对大国谦下而忍让,就可以得到大国的庇护。所以或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的拥护,或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得到大国的庇护;大国不过希望兼畜小国,小国不过希望得到大国的庇护。大国小国各得所求,所以大国特别应该学会谦下而忍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