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为政论:善建而善抱,无信无不信》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二十四讲·为政论:善建而善抱,无信无不信
【简注】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餍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帛书】使我介然有知也,吾将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哉!
【憨山注】:此言世衰道微,人心不古,而极叹道之难行也。介然,犹些小,乃微少之意,盖谦辞也。老子意谓使我少有所知识,而欲行此大道于天下,奈何天下人心奸险可畏,而将施之于谁耶?故曰唯施是畏。且有施而无受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所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及其身者,故可畏。何也?以大道甚坦夷直捷,而民心邪僻,不由于大道,皆好径矣。民好径,则教化衰;教化衰,则奸愈甚;奸愈甚,则法益严:故曰朝甚除。除,谓革其弊也。且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以朝廷之法日甚严,而民因法作奸,更弃本而不顾,好为游食,故田日甚芜。田甚芜,则仓日甚虚;仓甚虚,而国危矣。风俗之坏,民心之险,一至于此。君人者,固当躬行节俭,清净无欲,以正人心可也。且在上之人:犹然不知止足,而虚尚浮华,极口体之欲;而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积货财。且上行下效,捷如影响,故上有好之,而下必有甚焉者。是则民之为盗,皆由上以唱之也。故曰是为盗竽。竽,乐之首,而为先唱者也。如此,岂道也哉?上下人心之如此,所以道之难行也。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帛书】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也哉?以此。
【憨山注】:此言圣人所以功德无穷、泽及子孙者,皆以真修为本也。举世功名之士,靡不欲建不拔之功、垂不朽之业。至皆不能悠久者,以其皆以智力而建之,则有智力过之者,亦可以拔之矣。抱,守也;脱,犹夺也,谓失脱也。以机术而守之,则有机术之尤者,亦可以夺之矣。是皆不善建,不善守者也。至若圣人复性之真,建道德于天下,天下人心感服,确乎而不可拔。故功流万世,泽及无穷,杰然而不可夺,此皆善建善抱,所以福及子孙,故祭祀绵远而不绝也。是故学道之人,修之于身,故其德乃真。庄子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故曰: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性观身,则性真而身假。若以我身而观天下之身,则性同而形忘。以此观家则家和,以此观乡则乡睦,以此观国则国治,以此观天下则天下平。所谓以性融物,则天下化;会物为己,则天下归。故其德乃普,是以圣人一真之外无余事,故唯以此。按:【憨山注】的“以此观家则家和,以此观乡则乡睦,以此观国则国治,以此观天下则天下平”说法跟“修齐治平”没有二致,可见中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都在道的旗帜下不断前进!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攫,鸷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帛书】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憨山注】:此承上言圣人善建善抱,而不为外物之所摇夺者,以其所养之厚也。然人之所以有生者,赖其神与精、气耳。此三者苟得其养如赤子,则自不被外物所伤矣。故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且毒虫猛兽攫鸟,皆能伤人之物,至于赤子,则毒虫虽毒而不螫,猛兽虽恶而亦不据,攫鸟虽枭而亦不搏,何也?以其赤子不知不识,神全而机忘也。所谓忘于物者,物亦忘之。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彼虽恶而不伤,以其无可伤之地。此言圣人神之王也:且如赤子之骨最弱,筋极柔,手无执,而屈握极固,不可擘;且又不知阴阳之合,而朘亦作者,乃精满之至。圣人筋骨亦柔弱,而所握亦坚固者,以其精纯之至也。故草木之有精液者,则柔弱而连固;精竭者,则枯槁而萎散。是知圣人如婴儿者,以精得其养故也。然赤子终日号啼而咽嗌不嗄哑者,以其心本不动,而无哀伤怨慕之情,乃气和之至。圣人之心和,亦然。斯三者,皆得其所养之厚,故所以比赤子之德也。且此三者,以神为主,以精为卫,以气为守。故老子教人养之之方,当先养其气,故曰“知和曰常”。何也?盖精随气转,气逐心生。故心妄动则气散,气散则精溢,所谓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故善养者,当先持其心,勿使妄动。心不妄动则平定,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精自固,而神自安,真常之性自复矣,故曰“知和曰常”。如所云不认缘气之心为心,则真常之性自见,故曰“知常曰明”。意谓知真常之性者,可称明智矣。苟不知真常之性,徒知形之可养,而以嗜欲口腹以益其生。殊不知生反为其戕,性反为其伤,故曰“益生曰祥”。祥,妖也。言益生反为生之害也。心不平,则妄动而使气,气散则精竭,精竭则形枯,故曰“心使气曰强”。强,木之枯槁也,过强曰壮,故曰物壮则老。草木之物过壮,则将见其枯槁而老。人之精神元气不知所养,而斫丧太过,可谓不道之甚矣。不道之甚,乃速其死也,故曰不道早已。已者,绝也。此老氏修养功夫,源头盖出于此。而后之学者,不知其本,妄构多方傍门异术,失老氏之指多矣。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帛书】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穴,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憨山注】:此言圣人所以为天下贵者,以其善得所养,妙契忘言,而能与道玄同也。谓圣人自知之明,故善能含养于心,而不形于言。以自知之真,言有所不及也。若夫常人哓哓资于口谈者,皆非真知者也,故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下言养之之方,兑为口,为说。谓圣人缄默自守,不事口舌,故曰“塞其兑”。不事耳目之玩,故曰“闭其门”。遇物浑圆,不露锋芒,故曰“挫其锐”。心体湛寂,释然无虑,故曰“解其纷”。纷,谓纷纭杂想也。含光敛耀,顺物忘怀,故曰和其光,同其尘。此非妙契玄微者,不能也,故曰是谓玄同。圣人造道之妙,大而化之至于此。其心超然尘表,故不可得而亲。精诚动物,使人见而不能舍,故不可得而疏。淡然无欲,故不可得而利。妙出死生,故不可得而害。视王侯之如隙尘,故不可得而贵。披褐怀玉,故不可得而贱。以其圣人迹寄寰中,心超物表,不在亲疏利害贵贱之间,此其所以为天下贵也。
【串讲】
本讲是传统本《老子》的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的提要是“一畏”即“唯施是畏”、“三甚”即“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四奢”即“服文彩,带利剑,餍饮食,财货有余”。第五十四章的提要是“两善”即“善建、善抱”、“五修”即“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五观”“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第五十五章的提要是“双至”即“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三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一戒”即“心使气曰强”。第五十六章的提要是“知不言”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六不可”即“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五十三章叙述“为政”的基本态度“唯施是畏”,分析“见道”“信道”“行道”“守道”的关系,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恣意妄为。第五十四章章叙述“为政”的基本方法是“推己及人”,基本内容是“两善”“五修”“五观”,河上公给本章取名“修观”,意味着从“修炼”到“观察”,“无为而取天下”。第五十五章阐述为政“含德之厚”的基础品质,河上公给本章取名“玄符”。第五十六章叙述“为政”的基本思想“玄同”“无善无恶”“无信无不信”,因此河上公给本章取名“玄德”。“为政论”的核心也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无为而治”,“无善无恶”,“无信无不信”。
第五十三章的意思是:假如有一天“我”名正言顺地执掌政权,“我”必定信心百倍地施行大道,而“我”最感到恐惧的就是“有为”而治。施行大道的道路本来非常平坦,可当权者总是偏爱歪门邪道。朝中宫室林立,国家田园荒芜,府库入不敷出;而当权者仍旧穿着锦绣,佩带宝剑,美食难下咽,财货绰绰有余,这就好像劫盗抢了东西在那样炫耀一样。“无道”到了极点啊呀!
第五十四章的意思是:善于创业的不可能被拔除,善于守成的不可能被推翻,因此祖祖孙孙的祭祀就不会中断。一个人能够把“道”理付诸本身,这个人的“德”就会真实而纯正;一个人能够把“道”理付诸本家,这个人的“德”就会丰盈而有余;一个人能够把“道”理付诸本乡,这个人的“德”就会不断增加;一个人能够把“道”理付诸本国,这个人的“德”就会丰盛而硕大,一个人能够把“道”理付诸天下,这个人的“德”就会普及而广大。所以,用本身的修为来观察他人,以本家的修为来观察他家;以本乡的修为来观察照他乡,以本国的修为来观察他国,以现在天下的修为观察未来天下的修为。“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道理和方法。
第五十五章的意思是:道德涵养浑厚的得道者,等同于初生的婴孩:毒虫不会螫,猛兽不会伤,凶鸟不会搏。初生婴孩筋骨柔弱而拳头却攥得很紧,虽然不明白男女交合之事而小生殖器却能经常勃起,这是因精气充沛所致;初生婴孩整天啼哭而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因和气纯厚所致。明白醇和的叫作“常”,知道“常”的叫作“明”,能够促进养生的叫作“祥”,意气用事的叫作“强”。
第五十六章的意思是:智者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不可能是智者,这就是所说的“智者”与天地同道(玄同)。因此,“玄同”不可因得而亲,也不可因失而疏;不可因得而利,也不可因失而害;不可因得而贵,也不可因失而贱——所以“玄同”能够获得天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