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第七讲·无用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七讲·无用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七讲·无用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简注】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挻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帛书】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捻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而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憨山注】:此言向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

第七讲·无用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简注】

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挻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帛书】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捻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而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憨山注】:此言向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意谓人人皆知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人人皆知器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人人皆知室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室中之空。以此为譬,譬如天地有形也,人皆知天地有用,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亦似人之有形,而人皆知人有用,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是知有虽有用,而实用在无也。然“无”不能自用,须赖有以济之,故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犹济也。老氏之学,要即“有”以观“无”。若即“有”以观“无”,则虽“有”而“不有”,是谓道妙,此其宗也。按:【憨山注】对“有”“无”进行了有益的阐述,读者要细细研读。“无”至少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中生有”的“无”先“有”后,这是“生”和“被生”这个时间链条上的一维性。一种是“有无相生”的“无”和“有”的难分先后,这是“生”跟“被生”在空间这个环境中的延展性。一种是“存无守有”的“无”和“有”的不可为和可为:“无”之于人类来说是“不可为”的,“有”之于人类可以通过“可为”来显示“无”作用。人类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存无守有”的“无”和“有”,这是“有”的背景下的相对的“无”、“有”,仔细琢磨,大有裨益!

【串讲】

本讲是传统本《老子》的第十一章,要点是“无”“有”的关系,即“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挻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利”和“用”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本讲以“车”“器”“室”三类人类最为熟悉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道”的“有”跟“无”之间的奇妙关系。河上公给本章取名“无用”,形象地把老子“无”之“用”的关系表现出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用论”的特点在于:失而不失,不失而失,“有”非“无”而不可“用”,“无”非“有”而难以“利”;“有依于无,无用于有”;“有无相生”而“有利无用”。

第十一章的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毂孔洞之中:当“有”(实物·辐条)跟“无”(虚空·车毂孔洞)配合恰到好处,就有了车辆的功能;糅和陶土做成器皿,当“有”(实物·挻埴)跟“无”(虚空·器皿空处)各得其所,就有了器皿的功能;开门凿窗而建造房屋,当“有”(实物·户牖)跟“无”(虚空·房屋空间)合理配搭,就有了房屋的功能——所以“有”(实物)给人类以利用之便,“无”(虚空)给人类以使用之便。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