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第三十六讲·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三十六讲·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道德经感悟分享

第三十六讲·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简注】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帛书】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弗远徙:虽有车舟,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

第三十六讲·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简注】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帛书】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弗远徙:虽有车舟,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憨山注】:此结通篇无为之益,施于治道,可复太古之化也。什伯之器,并十曰什,兼百曰伯;器,材也。老子自谓以我无为之治,试于小国,纵使有兼十夫百夫之材者,亦无所用之,以民淳而无事故也。若国多事,烦扰于民,或穷兵致乱,重赋致饥,民不安其居,则轻死而去之。今一切无之,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舟舆,水陆之具。不远徙,故虽有舟车无所用。不尚争,故虽有甲兵无所陈。陈,列也。不用智,故可使结绳而用之如太古矣。民各自足其足,绝无外慕之心。不事口体,故以寻常衣食为甘美,以平居里俗为安乐。曰与邻国鸡狗相闻,至近之地,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如此,则淳朴之至,乃太古之化也。老子所言,疾当时之弊,皆有为用智刚强,好争尚利,自私奉己,而不恤于民。故国乱民贫,而愈难治。所以治推上古,道合无为,全篇所论,不出乎此,盖立言之本旨也。故终篇以此,请试而行之,可以顿见太古鸿荒之化。言取效之速如此也,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深有味乎此言也。老氏之学,岂矫世绝俗之谓哉?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帛书】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矣,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憨山注】:此结通篇立言之旨,以明老氏立教之宗也。信言不美者,斯乃释疑之辞,以明道本无言,因言显道之意也。首章云:道可道,非常道,以可道之道,乃言说也。老子自谓道若可言,即非真道矣。今上下五千余字,岂非言耶?既已有言,则道非真矣。因于终篇以自解之,以释后世之疑耳。然信,旧注实也,谓真实之言,即由衷之言也;美言,华美之言,乃巧言也。老子意谓道本无言,因言以显,但我所言者,字字皆从真实理中流出,第藉之以彰道妙,故信实而不美。非若世人夸诞浮辞,虽美而不信也。且世衰道微,人心不古,当时学者不达无言之旨,乃哓哓好辩尚博,各擅专门,如杨朱、墨翟、御寇、公孙、之徒,祖述相传,以辩博为宗,自以为善。殊不知以多歧亡羊,多方丧真,去道转远。老子因而斥之曰:孰知不言之教、不辩之辩哉?以彼辩者,则不善于道。果善于道,则自不辩矣。且道本无言,乃至约也。但了悟于心,可目击而喻,妙契无言,自不容声矣,何事于博哉?故曰“知者不博”。时人不知出此,徒事多闻,增益知见,以博为知,其实不知“多言数穷”,故曰“博者不知”。以彼不知大道体虚,运而不积。而彼以积为务,故愈增障碍。殊不知:有积则有散,有散则有穷;无积则无散,无散则无穷。由圣人体虚合道,忘言任真,了无所积。由其不积,则不穷。所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如枢得环中,以应无穷。故“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也。且天乃无言之圣,圣乃有言之天。以天道不积,其体至虚。故四时运而不竭,利尽万物而不伤其体。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害,非害物之害,乃不伤己之意。圣人法天利用,故终日运用,为物作则,而了然无物可当于情。故曰“为而不争”。争,谓与物竞也。斯盖虚心游世,超然独立于万物之上矣。老子学问工夫,真实直捷处,尽在于此。故结全书立言之旨,妙尽于是矣!学者勉哉!

【串讲】

本讲是传统本《老子》的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第八十章的要点是“四设想”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四改变”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展望”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一章的要点少男“三明”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三不”即“不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不害——天之道,利而不害;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章是老子有关“小国寡民”政治蓝图的设计,是老子采用“由此及彼思维模式”进行“以天道证人道”的典型例子,是老子大道的必然归宿和结果,因此河上公给本章取名“独立”。第八十一章是《老子》的最后一章,老子通过“反正相成思维模式”,一连使用了三对“格言”来阐述大道有关言谈、为政等方面的问题,告诫人类要遵循“天之道,利而不害”,学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因此河上公给本章取名“显质”。“不争论”的核心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基本内容是第八十章的“四设想”“四改变”“一展望”和第八十一章的“三明”“三不”。

第八十章的意思是:使诸侯的封地变小,使诸侯的百姓减少,这样即使发明了功效很高的兵器也无用武之地;使百姓重视生命而不愿迁徙远方:这样即使有船只车辆,也没有乘坐的必要;即使有良好的兵员武备,也没有行军布阵的地方。使百姓回归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让百姓吃得可口,让百姓穿得舒服,让百姓住得安适,让百姓过得快乐。诸侯的封地与诸侯的封地国之间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闻,而百姓从生到死相互之间无所欲求(友好往来)。

第八十一章的意思是:真实而可信的言辞不浮华不虚饰,浮华而虚饰的言辞不真实不可信;修道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适合修道;明道的人不会卖弄自己,卖弄自己的人不明道。圣人积德不积财:越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就越是更加充实;越是尽力施舍别人,自己越是更加富有。自然的大道,只有利于而不损害万事;圣人的准则,只全力以赴而不巧取豪夺万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