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
小国寡人。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语】
安邦兴国,以清净无为之治为根本,不逞力强制则内无忌讳、外无忧患,这样国家才会安泰而富裕;治人事天,以无欲无执、现素抱朴的心行净化为根本,不执欲恃知则无奇巧伪诈,这样人们才会自性自足而不妄为。像这样合道顺德,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无事自富、无欲自朴,人得以不失其所、尽展其能,物得以不违其性、尽展其用,自然人心所向,天下交归。
因此,促进物质生产的丰沛是以维系民生的富足为根本的,不会恃逞强大、奢靡争竞以造成内损外耗,而是有余以奉天下。
使人复归质朴之性,而不以各种伦理观念与法令规章来强制约束其思想言行;这样人们就不会因执著于好恶、得失、生死的分别而伤生害命,也不会因饥贫劳苦的忧患而四处奔走,更不会因趋利避祸而造异生端、荒弃本业,而是展现自觉自由、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自养天年。
虽造有很多的船与车,只是顺应民生、合于行止的工具,而不现患内趋远之利。
虽然国家备有精兵强将和精良的武器,却因社会安定祥和、自守无争而无对阵交战之险,兵无以现其锐。像这样养兵以御却不兴兵,安于自强自富却不豪取掠夺,即使不得以而用之,也不自恃刚强,不以胜人为耀,而是以同怀化人为本,则争端自平,纷乱自息。
这样的生存环境,就会逐渐地使人们复归于淳朴之性,无争无执,无知无欲,合于事物的运化规律而达成和谐的自然关系。这就好像上古之人结绳记事,本然地反映和记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发展一样。
因此,人不以所知为智,不被利欲所驱,不恃所为来应物,而是安养生命之根本,自然精满神足、气和行正;顺天合时,自然年丰物盛;以正治国,自然国富民和。
像这样人皆不贪求于感官欲望,不别精粗,而满足于食物自然之味,生命自然之需;不贪求于声色名利,不执好恶贵贱之别,而满足于服裳的自然色质和装束;常保自性清净,守本全生,自然呈现出自得其所、随遇而安的平静宁和;常保自然无为的质朴风气,互不相扰,各适其俗,展现和谐安乐的自然生活。
当质朴之风盛行时,天下同德则人与人之间无须警惕设防,伪诈强蛮无所滋生。
这样由于人们的心性素朴醇和,接壤之国虽有边域之分,却无疆界之限,举目可及、互通有无而不相烦扰,如同一国。乡邻之间无分亲疏,乡邦同德,众家同怀,人们亲近安和,互闻鸡犬之声,无所避讳。
人们合于自然之性而化同天地,安处于和谐有序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因此不会厚生畏死,而是合虚寂以畜养生命之根;不会恃欲妄作,而是处柔弱以合顺时应机之本。像这样有余自损、不足自补,顺应生命自然运化而怡享天寿。
人们的思想言行皆不执彼此,不别去往迎来,因此无须倚仗所谓的社会交际、交易以及教化规导来维系和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呈现出本然的仁爱互助之情,展现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混融无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