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解语】江海之所以为天下所有河流交归之主,广大无边,是因为江海处低势、安下流,聚清浊而不别,汇众流而不择,因此才能广纳涵容,展现出百川合归的博大。正是因为智者圣人明了此理:其若...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解语】

江海之所以为天下所有河流交归之主,广大无边,是因为江海处低势、安下流,聚清浊而不别,汇众流而不择,因此才能广纳涵容,展现出百川合归的博大。

正是因为智者圣人明了此理:

其若想展现道生德畜之功而使人循性归朴,则必定纯己和性,涵敛合虚,而无知无欲、谦诚处低地与社会中的人们交往,这样自然能够同心相感,呈现不居不宰的不言自教之益。

其若想展现无为无不为的灵睿应化之功而使人循德立行,则必定无事无执地顺随事物的发展同体运化,应机而为,这样则后其身而身先,自然呈现清净自化之妙。

因此,智者圣人合道顺德的觉悟智慧始终贯穿于现实生活的思想言行中,展现出淡然虚涵、守柔善下的境界;像这样不以任何观念强加于人而是同怀视之,不以识辨,不以骄显,因此世人不会产生惧高畏低的压迫感。

其在平衡事物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应对中,展现出廓然无私、恭卑谦和的自然顺化之德;像这样不以己力妄为来束缚于人,而是随缘应化,往而不害,因此世人不会产生约束感。

所以,天下民众对智者圣人也就自然展现出心悦诚服的淳和之情,互敬互爱,谦辞退让,不会患得患失。

正是因为智者圣人常以天下心为心来应对一切人、事、物,所以能够不趋所好,不拒所恶,不持所得,不患所失。像这样善下无为,无欲得之念、竞比之心,自然使世人其性自怡、各安本位而无所争竞,因此达成与万事万物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