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民不畏威,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压(注:压:“压”与“厌”(yàn)同源,篆文之因及社会混乱之源。虽然展现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协调功用,却能够顺随于人生存发展的本然需求;这样社会中的人们自然不会因压抑和约制感产生趋高避下、专营伪诈的思想言行,更不会因崇尚奇巧而荒弃本业,而是合于自身生存所需、符合事物自然发展而各安本位,呈现无执无争、自然无为的生命活动状...

【原文】

民不畏威,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压(注:压:“压”与“厌”(yàn)同源,篆文之因及社会混乱之源。

虽然展现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协调功用,却能够顺随于人生存发展的本然需求;这样社会中的人们自然不会因压抑和约制感产生趋高避下、专营伪诈的思想言行,更不会因崇尚奇巧而荒弃本业,而是合于自身生存所需、符合事物自然发展而各安本位,呈现无执无争、自然无为的生命活动状态。像这样无事自化,人们就会自觉放下争竞妄为的思想言行而合道全身,顺德立命,进而达成人们与自然及社会的发展相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

正是因为智者圣人从不割裂事物的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整体性,而能够合本全末地应对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各种关系;因此其不会执著于人之身心行为的表现形式,不会执著以使令制约的方式来实施教化和规范,而是谦下慈柔地同怀相待,以符合整体辩证性的思想言行来和光同尘,自然呈现出人心顺化之智慧德能。

像这样往而不害地应对人、事、物的各种关系,展现社会协调安治的功用,人们能够不感压制而自由地安守本业,各得其所欲,则不会偏执于高下得失的分别,这样争斗竞逐之风自息,那么人们自然复归素朴仁爱之本性,社会就会呈现和谐有序的发展。

因此,智者圣人虚心弱志而合于道之净寂根本,洞明自然运化之常,所以不会固执于主观观念与见解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而是无执无欲地反映不同事物各自的属性特征及运化发展状态,以天下观天下。

其全性合德之心,爱养身心之行,能够呈现出现智而不彰、用智而无执的觉悟境界,在与自然及社会各种关系的应对中,不断地顺应事物的运化发展而自然达成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和谐性,逐渐圆满智慧德行;像这样功成事遂身退而不自耀其能,更不会恃力逞智地强加于人,而是于自然无为的思想言行展现中与人同化。

所以智者圣人能够自觉地不执所知,不恃所为,不矜所能,去甚、去奢、去泰,而自知自胜,守本涵养,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而宝之。这样才得以呈现化同天地万物的整体生命存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