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注:化:甲骨文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语】
无始永恒的道,生养万物而不有不弃,并兼容于事物的自然存在和运化之中;事物得以展现各自的属性特征,而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与内容,都源于道独立不改之根本、周行不殆之妙用。因此道化物而无遗,不为而成,无所不能。
人如果能够于自觉自性的境界中与道相合,那么应对事物时,思想言行就能够呈现自然无为的状态,这样万事万物就会于其生命活动和身心行为的同体运化中达成动态平衡的整体性和谐关系,展现出各自自然的运化发展状态。
在事物运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人妄作萌起,那么其质朴灵明之性自然展现出合道顺德的智慧应化,就会依人、事、物的本然之性和盈虚消长的法则,来协调身心行为的应对,使之自然呈现挫锐解忿、和光同尘之功,来平复其趋于混乱无序的躁动,展现无为清净之心行,达成事物自然运化发展的动态平衡。
像这样不言自教、无为自化的质朴之性的展现,可以使人于自性根本归复纯真,而自然地消损妄求的贪欲。通过呈现虚涵恬淡之境界来消偏执、损妄念,这样人在应对事物时就会自然展现清虚净寂、无滞无碍的智慧心行。因此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关系,就会在整体运化的偏正中和之动态演化过程中,得以平衡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