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大道汜,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注:养(养):甲骨文、金文为手持鞭牧羊形,会“放牧饲养”之意;篆文...

【原文】

大道汜,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注:养(养):甲骨文、金文为手持鞭牧羊形,会“放牧饲养”之意;篆文改为从羊,从食,突出饲养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为“養”,简化为“养”。《玉篇》:“育也,畜也,长也。”本义为饲养,引申为供养、保护,生育、繁殖。)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语】

大道兼容遍透于宇宙自然的一切存在,万事万物皆生于道、循于道、又复归于道。道用的展现就像水流分出而遍布,复又汇集于源一样,分而无别,汗漫无涯;汇而能容,净垢如一。

万事万物都依循于道才得以衍生演化,而道则不迎不拒,任其自然繁衍。

道虽然孕育造化了万事万物,但从不显现自身的任何性状,也不据为己有,而是任事物呈现各具特性的本然存在。

道之用的体现是自自然然而又无所不成的,一切事物运化于其中而又能显现各自的发展状态;其维系和滋养万事万物而又不主宰支配运化的内容、过程和结果。

如果勉为其难地描述道之性状,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而又用无穷尽的整体性;宇宙间的一切存在皆涵容于其中,却又化同无迹。对这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体用之性,称其为“大”。

因此,智者圣人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境界,而不会妄自尊大;始终处于自然无为的境界,而不会执意妄行;始终保持纯真质朴的境界,而不会贪盛欲满。即使达成了事物的结果,也不会自恃己功。所以其谦诚处虚,无执无功,而与道同性同体,这样则自然呈现出无为无不为的身心整体的生命存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