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注:注:篆文之。
【解语】
智者圣人没有固有的观念,不会执著于主观意愿去分辨事物;因其虚怀若谷,所以没有人我之分别,面对世人所执各异的观念、思想和情感,都能设身处地同怀而视,自然呈现机应灵变、万映如一的境界。
对于能够谐契事理的淳朴之人,智者圣人自然地与之相应;对于思想言行不合事理的偏执狭隘之人,其仍然涵容以待,谦和处之。像这样人事虽异,却能够心行合常,人我同怀,自然会呈现和谐的交往关系,不言自教地展现德善之功。
对于挚诚笃信而能如实应事接物之人,圣人怀素抱朴,真诚相待;对于偏执而虚言妄行、奸狡伪诈之人,圣人仍然直心应对,坦诚相处。像这样不迎不拒地与人交往、与众混同,自然会应对相宜,无为自化地展现德信之功。
智者圣人于社会生活中虚敛涵和,顺随身心整体的生命运化机警应变,达成动态平衡,常保明灵的警觉性;因此其思想言行好像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智者圣人在与自然及社会各种关系的应对中,能够与世人浑然无别而不执不染,因此其思想言行涵异兼同,因势利导,呈现出和光同尘的灵应智慧。
对于世间百态和人心万念,圣人尽皆清晰明了,如实映现,如婴儿般自然无别。像这样同心相感,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既不会求同伐异,也不会执异害同。因此,人们于其清净无为的思想言行中得其所需、现其所能,育化于无迹,呈现出自然祥和的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