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使我介然(注:介然:介,甲骨文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注:径:篆文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解语】令有道者谨存于心而不可轻忽违背的至明之理:即践行于自然之道,必须时刻警觉而不得触犯的就是放纵主观意愿而妄加施为。自然之道至简至易,虚阔无际,遍通无碍;人的素朴之性是能够映现一切存在之真实的。而世人却偏执...

【原文】

使我介然(注:介然:介,甲骨文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注:径:篆文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解语】

令有道者谨存于心而不可轻忽违背的至明之理:即践行于自然之道,必须时刻警觉而不得触犯的就是放纵主观意愿而妄加施为。

自然之道至简至易,虚阔无际,遍通无碍;人的素朴之性是能够映现一切存在之真实的。而世人却偏执于自我僵化、片面的主观认知,自恃其有限的能力来应对事物,偏离和违背自然的运化规律,破坏人与事物间的整体和谐性,因此举步维艰,迷于邪途。

从统率生命运化规律的角度来看:如果念不专则神不定,心不宁则气不和。如果使主宰人之生命活动的根本——真心自性,反受偏执狭隘的思想言行的障碍制约,就会因此出现精神溃散、气滞血郁的现象。人若像这样不知内敛涵养,不知顺应生命的自然运化,就必然会因能量耗散而导致生命力衰弱穷竭。

从人生命活动的社会角度来看:如果世人像这样背正迷邪,弃本逐末,必将朴风日丧,愚奸渐起,滋生混乱。因此,为维系社会的安定,则以伦理礼教来规范人的思想,以法律条规来约束人的行为。这样就会因是非观与名利观的形成而伪诈愈盛,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欲速则不达。

追名逐利则人心浮躁,投机取巧必好逸恶劳,这样人们就自然厌弃生计之本而废农荒耕,欲求速成,违天逆理而荒田减收。这样弃本专巧,就会因仓储空虚、物食乏陈而自然动摇国本。

如此民风异变,矜工巧,逐名利,贵奇罕,重财物;贪图感官刺激,欲求肆纵享乐。

衣着装扮注重精美的纹饰、炫目的色彩、鲜泽的质料,追求浮华艳丽,以满足视觉享受和张扬的气势,奢靡无度;

随身佩带名贵锋利的宝剑,以炫耀身份名位,满足逞强好胜的争斗心;

贪纵口欲,对饮食追求美味爽口的刺激,以满足过度的感官欲望;

羡富好利,无止境、不择手段地谋夺和聚敛财物。

这就是人因过度的感官欲望而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运化,强取超出身心整体本然需求的事物;因过度的情感欲望而迷失了质朴的本性,外逐虚浮不实的形式和现象。因此其思想言行违反自然运化法则,障碍了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样都是背道离德的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