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注:祭(jì):甲骨文。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注:普:篆文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解语】道无为,生化万物却不主宰,而万物的存在与发展无一违背其所展现的运化规律。就好像善于立物者,必固本强末而令其不可动...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注:祭(jì):甲骨文。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注:普:篆文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解语】

道无为,生化万物却不主宰,而万物的存在与发展无一违背其所展现的运化规律。就好像善于立物者,必固本强末而令其不可动摇一样。有道者安守自性真心以立命,则没身不殆;符合事物的自然运化法则以立行,则映而不应,应而不执,无为自成。

道虚寂,涵容万物却无别无执,因此无物不兼容遍透其中。就好像善于拥守护持者,必随机契合而不会令事物脱失一样。有道者处虚而涵容自敛,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无择无滞则无物可弃,无事可失。

由道衍生演化的万事万物,皆有无相生、无有互化,无不归根溯源而呈现生生循环之性。就好像子孙繁衍生息、代代相承相继而从无中止一样,源远流长。有道者现素抱朴,与万物同体运化而不妄为,因此其生命活动与思想言行展现出周环无碍、生生不息之性。

如果人循道修身而呈现涵敛合虚的境界,那么就会自然呈现整体性身心和谐的运化状态,而复归人的淳朴之性,如实地映现事物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其思想言行呈现的就是清净无为的觉悟境界。

如果以映而不应、应而不执的自觉之性去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则不会执著于人我分别,这样也就自然达成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上慈下孝的本然亲情关系而闲适自如。

如果以无别无执的无我境界去关爱家族成员,且能以此心此情关爱邻里乡友,那就会抱元守一而不离根本,随其觉悟智慧的提升而不断精进,这样其智慧的展现自然能够随物运化而绵延不尽。

如果因智长德进、善亲和众而达成自身与邦国社会各种事物间的和谐关系,那么就自然会圆满自我的智慧觉行。

如果以圆满的智慧觉行去应对自然及社会中的一切关系,并能够全然地符合自然运化规律,达成与事物间共生共存的整体性,那么就会自然地呈现无为无不为的自觉自由境界,应化无碍。

因此,像这样顺应生命运化法则来践行,才能达成自身生命活动与身心行为活动生生不息之和谐运化,呈现人的素朴之性;以此自觉自性之智来同观世人,则明人之身心运化的整体性。

像这样以映而不应、应而不执的智慧来管理家庭,以此本然的亲情之心与自觉觉他之智来同观于世间的万户千家,则明慈悯孝悌之本性及家和万事兴之理。

像这样以无我的境界去友爱家族成员、邻里乡亲,以此善爱无别、曲己全人之智来同观世间的各家族乡邻,则明入乡随俗、和顺安泰之义。

像这样自然呈现智慧德行而亲和众睦、尽己所能,行不言之教、现无为之益而达成邦国社会的有序发展;以此谦柔之仁、恪尽职守之忠同观整体的人类社会,则明人与人互利互助的无间关系,以及社会运化的自然发展规律。

像这样智慧觉行全然符合自然运化规律,并以此成就的圆满觉悟之智来同观天下一切事物的发展,则明道之涵容万有、生生不息的兼容性,与循环往复不止、妙化无方的遍透性。

智者圣人凭借什么来明了并符合自然之真常呢?就是处虚现性以合于“身、乡、国、天下”之理;只有这样常处清净无为的境界,才能达成人与万事万物同体运化的整体性。这就是实证合道顺德之圆满觉悟智慧的内容与过程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