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有”“无”之常 妙不可言》道德经理解

《“有”“无”之常 妙不可言》道德经理解

“有”“无”之常 妙不可言据说在最近这个时代,国外的宗教在中国宣传得也挺厉害,甚至要在我们儒学的发源地,就是曲阜那个地方要建一个教堂,最后海内外的华人群起攻之,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他们有一个经典叫《创世纪》,大家知道吧?就是说明世界怎么来的,它说是上帝创造出来的。那就有人开玩笑,上帝谁创造的?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之处就是说不是谁创造谁,而是道法自然,法尔如是,...

“有”“无”之常 妙不可言

据说在最近这个时代,国外的宗教在中国宣传得也挺厉害,甚至要在我们儒学的发源地,就是曲阜那个地方要建一个教堂,最后海内外的华人群起攻之,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他们有一个经典叫《创世纪》,大家知道吧?就是说明世界怎么来的,它说是上帝创造出来的。那就有人开玩笑,上帝谁创造的?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之处就是说不是谁创造谁,而是道法自然,法尔如是,生生不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名真现实”。

所以你看《易经》,以为看到六十四卦最后要结束了,结果是《未济》,然后转过头来第一卦又是一阳来复,重新来了。你以为这一天结束了,问一问修道人,说半夜的时候无梦无醒的时候怎么样?人家告诉你“午夜日正红”。再过几个小时真是一阳来复,太阳从东边又起来了,一天一天的“如是生发,生生不息”,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前无始,后无终。注意!这些话不是随便发挥,说的就是刚才跟大家念的那几句,“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追来追去追回来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个“妙”是什么?“真空生妙有”,本来我们想象天地之间,可是现在要想象在天地之外,没有天地之前。那《道德经》讲的是什么?不就讲的是我们这个世界吗?讲的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来源。轻轻地把它放过,像徐志摩的诗一样,“轻轻地我走了”,那你走了,经典的真意没拿到你就走了,等你再轻轻地来的时候,它还是这样轻轻地对你。

我们读经典要有想收获,我的体会是:就这一句话去参,可以在脑子里参十年。好多句话,我都是这样慢慢地把它悟通。当然这是我自己自以为是了,我以为这样一句话,我从1997年开始去参悟,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悟,反正就觉得这句话挺好玩,而且挺重要,为什么是这样?脑子里一直在想,想着想着到某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在飞机上、在火车上,有可能上课听讲的时候溜号,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可能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是在分神的时候,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往后皆有印证。

这个“妙”啊,妙不可言。为什么妙不可言?就是你想象一下,天地之间能有我们这样的“人”出来,真是妙不可言!你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脑袋上还长着五官?可以呼吸,可以品尝,真是妙不可言的一件事情。把自己观明白、观透了,所有的经典全是我们自己的,你自己就可以写了。有一种说法,说八地以上的圣人可以自己编,编什么?编修行的总纲领,叫“总持”。那我们从这句话,你听不懂的话,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编过教材编过书的?就说你得有一定的资格,到了一定的地位以后,人才承认你编的这个东西,才能够给你出版;你到了一定级别以后,你签字才有效,发出指令才有作用,是一个道理。

所以从无到有,我们在第一讲当中详细地跟大家说过,就是玄关。我们自己不分析,听别人讲还怀疑,又分不清谁对谁错,那么整个人生是什么状态?迷糊状态。谁说的对?今天公说,哎呀,觉得有理;明天听婆说,哎呀,婆说的也有理。然后自己就在这种将信将疑当中把这一生错过,这一生错过,白来了。所以什么是玄关?玄关在哪?真正的玄关在我们的心里,真正的玄关不在身外,不在房子当中。真正的风水也就在我们心头。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那个“道”不用向外找,向外找的就全都是外道,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当中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你没修到,向外求,就不可靠。

然后“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要注意!有和无,我们现在语言所能够表达出来的有和无,同出一源,所以中国古代文化当中有一个说法叫作“心物一元”。我们刚才也解释了那个“物”,现在人听古代的表达,通常是以现代的观念去错解古代人的境界,所以我们今天得不着古代人那样的境界和潇洒,没有他们生活得那样洒脱自在,是因为我们自己错解了,那个“妙”体会不着。然后就在这个“常有,欲以观其徼”那个“徼”当中(“徼”是什么?是边界)区分有无、长短、高下,分别心特别严重,反而把自己害了。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本事,让自己的思想停下来?让我们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后半夜睡不着的时候,让那个血管别那么“嘣、嘣”随着心跳一直不停地跳?好像越跳越清醒,越清醒越着急,越着急越睡不着!第二天还有谈判,还有会议,我还要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得受用嘛,自己做不了主。所以就在这第一章当中,把自己的生命和世界来源考虑清楚,对我们理解所有的经典,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理解它以后有什么好处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常胜将军,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在十年以前,哪怕就是在六年以前,我若能知道《论语》上的一句话,就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的话,我在创建跨学科的过程当中就不会有那个认错人的挫折,就不会判断不清楚。

如果我能知道《论语》里面老夫子说的另一句话,就是他有个学生大白天睡觉,然后孔子他老人家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他已经那个德行了,你还能把他怎么样?然后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那么现在叫作“听其言而观其行”。如果我当时就知道老夫子有这样的指示,那么当初我看到合作者的文字的时候,不能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对不对?这很自然的。要观察他的行为,你有了三年的机会观察他行为,你观察不透他,这能怨别人吗?只能怨自己慧眼不开、识人不淑而已。不但不能怨,而且还得感谢他,增加了我的见闻。他以活生生的例子让我理解了《论语》,理解了经典。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