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中道 知行合一》道德经理解
恢复中道 知行合一
下面一段“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很麻烦的一段话。我们学道,都想有道,都想这个身体、这个肉做的机器长生不老,即使不能长生不老,起码像老子那样活他一两百岁,还特别健康,无病无灾,然后留下几千个字,后世人奉为经典,学他几千年,注解几千万……突然一下说,身为大患,那他老人家什么意思呢?我们想想看,刚才赵书记和我们的同仁说,为了能够凉快一点,把这个窗子打开,掫上去。为什么?不要太热,因为我们身体有触觉,有感觉,太热了不舒服。冬天一定要裹起来,一旦要凉的话,又要感冒。感冒了,自己恢复不了,又要打针吃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饿,一会儿渴。渴了呢,有些时候还要想各种各样喝的,于是出了酒,白酒还不够,还要黄酒,然后还有啤酒,中国的啤酒不行,那就进口的,比利时的什么白牌儿还是黑牌儿,还有德国的……总而言之,为了这个身体,你看一下,无穷无尽。物欲无穷,我们就为此耗尽了自己的精力,浪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和机会。即使明白过来以后,大概此生快到晚年了,莫不如早点看淡。早点看淡不是说不管他了,因为身体发福,受之父母,岂敢毁伤?我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你走到天涯海角,你到哪儿去读书,他都在家里挂念着你,又是视频对话,又是发邮件,表示关心,对不对?走到天涯海角,这个线仍然连着,尽管无线它也连着。为的是什么?牵挂你的安危。
那如果说一个人没有身体怎么办?那不好办了。这句话怎么看?守中道。守什么样的中道?就是不要落到身界上,每天描眉擦粉;为了自己的身体挂上一身的名牌,把自己成为一个衣服架子;吃喝穿戴阔,全都是为这身界忙活。南怀瑾先生说话是不客气的,他说,你想一想你这个身体,注意!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身体那个原始的欲望在做主,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本性在做主,所以根本就不是主明下安,而是主不明下不安,你这个身体被这个欲望催动着,妄动。“形”慢慢地和“神”俱为疲惫,是《黄帝内经》上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在我们是妄作劳,妄想、妄动、妄行,把身体的精力提早地耗光,那就不对了,守中道是让我们回来。南先生他这句话怎么讲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你为它忙活,包括以吃为例子,他说:一会儿吃,吃完了还得排,吃完了拉,不折腾你吗?所以不必要为自己这个口腹之欲,造下无边罪业。
其实很多东西吃进去是毒素,很多好东西,以为是好的食品,其实你仔细观察,不是。那在吃上不讲究,不是说不重视我们的营养,我们的营养观要恢复到传统的营养上来。有太多好的食材,不伤害别人,就天之道,利而不害嘛,就可以涵养好我们自己。你想象一下,在这个世界当中,都是普天之下的生灵,你只要伤害一种,其实归根结底是伤害自己,没有逃脱。这是讲身体,讲吃,讲穿。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去考虑。
那么,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们现在要修,修道、修德、修仁、修义、修礼,修的是什么?修的是我们的本心。在《道德经》这个课堂上,有一讲我专门讲了这个心,是神,也可以叫窍,是灵的,是本性的,很多很多种名称。可是如果自己没有找到,这颗本心就是迷糊着,就没明白,没明白就会做错事。顺着这一点去修,现在流行一种叫“身心灵”是吧?
我们这个国家的高等财经教育已经被西方经济学垄断,西方经济学是教人在局限条件下竞争最大化,身界之争、物欲之争无休无止。我说这个错了,根本上违反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结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什么不争还能够有自己的好日子过?我们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修到了,财富是感得而来的,包括合同,包括市场份额是感得而来的,不是争来的。所以要恢复这个中华传统经济学,我们就要进行总结,进行传达。
可是现在中国的财经教育已经被西方经济学垄断了,相当一批人是通过它建立了自己的利益链条,建立了自己的利益模式,所以我那位师妹李冬梅博士就说,我提醒你一下,那些依靠西方经济学建立起自己利益的这些人,天然地会反对你,他们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学,那怎么办?我说好,既然你不承认,从这个时代开始吧。现在就有了!
因为西方已经没办法了。2008年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证明,它要有办法的话,20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会心虚吗?你看看获奖之后他的言语,他心虚,因为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这一章告诉我们,宠与辱看淡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是得道的一个前提。这一点都做不到,你想得道是骗人的,因为你对名利还有挂碍,你的心还有所染,正反两方面你都动,就失了本位。你不在本位上怎么能叫得道呢?这是一个标志,所以看清它,看淡它,但不是不重视,一旦恢复到中道,身体不再是一个每天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有可能接近那个状态,看到我们的本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有各种表达方法,有的叫志意心身,第一种人,立志;第二种人,立意;第三种人,用心;第四种人,就是身界的一个动物,就是为了吃、穿、住,什么都要好的,结果把自己埋了,活埋,这也是活埋。这种人就不要谈道了,因为别人一看,那是个笑话。不是说好东西不能用,而是叫“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如果你想改命运,道理我们在以前的讲座中已经讲了,就是中国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转命运,理论的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广义相对论,你想改,从自己改,你觉得自己时空不好,那先改自己这个有形的物质,你自己感化了,外界必然转化。
后面这两句“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连起来看“寄托天下”。我们现在不太理解这句话,但中国古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观念,是什么呢?一身系天下安危。比如说当皇帝的,他就一身系天下安危,他要出了问题,那是天下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做领导的,同样用这句话去考虑自己。真正有志向的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怎么做到呢?一个人立德就可以安天下,就是你未必会去求名求利,只是在自己的小书房里做到了,做真了,通达了,明心见性了,就如老夫子在《易传》里那句话,我引用过多次,大家应该是能记得“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千里之外有相应的,何况近在咫尺的人呢?如果你身边的人没发觉你转化了,那靠不住,你可能是假的。
现在是传统文化要复兴的这个时代,很多人被称为传统文化老师,我都觉得很可笑,传统文化是用来行的,看人家讲《弟子规》,你念几页也可以去讲《弟子规》吗?蔡礼旭老师花了多长时间,多长的工夫才上堂去讲?人家做没做到?做老师是最容易被人活埋的,为什么容易被人活埋?因为就喜欢那种上讲台的感觉,有鲜花,有掌声。我说我此生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考虑清楚了一件事,所有叫你老师的都是你老师,这件事情对我来讲,时时刻刻挂在脑子里,永远不下线,因为不是正面教你,就是反面教你,时时刻刻你都学,就进入了孔子那个学习方法:“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是就好的方面讲,不良的方面就是“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反面,从反面教你,这么做错了,他这么犯错,你看清楚,你不要犯错,所以永远不上当。
有中道,一个人真要是贵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然后爱自己的身体跟爱天下人一样,那就是“一”。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要是不得“一”,所谓做主的那个有所偏心,不能公正的话,你看这个国家,一定会出现邪势,一定会有利益集团被另外的利益集团所嫉妒,最终不公平,会产生纷争,甚至战乱,所以王公王公,王公大臣,做王一定要公。以前一国的领袖是国王,然后我们中央各个诸侯国总的领导人叫天子,那天心还有不公的吗?没有。
讲到这里就知道了,一个重要的人,一个真诚的人,重要的人是指他担负着职务,那么寄托天下的希望在他身上。就像现在,因为我听到太多了,很多人寄希望于现在的中央政府,寄希望于这一届的领导人,弘扬起我们祖宗的文化,全国人头脑的核心价值观都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正本清源了,就认祖归宗了,我们就合道合德了,人就不再是不仁不义、不讲理的了。那么法治社会,自然就实现了,因为有德治为基础,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基础,必然会仁爱和平,国泰民安。从古到今,我们都期望着天下太平,那是盛世,没到太平起码是升平,往太平盛世上走叫升平,今天我们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很有希望吧?
在上海论坛,刚刚开始,第一讲是任登第老先生,中央党校的老教授,八十七岁了,讲了这么一句话:“2014年的政府官员,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的乌纱帽还可以戴着;如果到了2015年你还不弘扬,还不践行,那你的乌纱帽就有可能被摘掉。”老爷子讲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一定是传达出了某种信息,他才在那样重要的场合讲出如此严重的话。你想要做一个官,再作假,因为我们的文化是讲究真的,它不讲究外在形式,有没有学位没关系,有没有职称没关系,有没有各种课题的奖项也没关系,关键是做得真,做真了,就真地进入中华文化,它叫行门,有真知才有真行,是合一的。我说了一句话:这次会议,包括以后的会议,比的是谁行得真,而不是你名气的大小。当我们自己的心清净一点,你就能够看清楚周围人的心境处于什么境界,什么程度;你只要努力一点,你就会发觉周围的人是在什么程度;你心清净到极点,那归根复命,我们一会儿讲到第十六章,你就全知道了,不用去猜想他的内心,根本就不用,一望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