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开篇阐述 “绝学”真义》道德经理解

《开篇阐述 “绝学”真义》道德经理解

开篇阐述 “绝学”真义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胞:大家上午好!我们接着学习《道德经》,今天这一讲希望能够把《道德经》第二十章这一章分享完,有带经文的可以打开看一下。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

开篇阐述 “绝学”真义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胞:

大家上午好!

我们接着学习《道德经》,今天这一讲希望能够把《道德经》第二十章这一章分享完,有带经文的可以打开看一下。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一章很奇怪呀,开篇就四个字“绝学无忧”。如果说你没有连续读这个经文的话,突然就冒出这四个字,是不是会感觉有一点突兀?在分析经文到底什么意思之前,你可以看一下,就往前翻一页,看一下第十九章,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三个说法,到了这一章的结尾,“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有些人重新划分章节,就把这“绝学无忧”四个字划到了第十九章。但是以前的这种划分方法,还是把这“绝学无忧”四个字划到了下一章。

其实我们在前两讲当中,就是第一讲、第二讲,讲版本、讲句读、讲经文传承历史的时候,已经说过,古代的那种竹简、木简,时间长了,流传的时候,也许会造成上下章之间、各个章之间,某些经文会有错讹的情况,那我们现在如果联系第十九章的经文来看的话,好像哪一种说法都有点道理,而且如果把这四个字放在前一章连起来念,似乎更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在“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之后呢?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然后结论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还真是能连到一起。

我们现在谈为人,谈学习,很少能做到“见素抱朴”,处于市场经济这么一个天时当中,人很难做到“少私寡欲”,尤其是传统文化一百多年以来,不作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流,学习者包括讲者,也很难做到“绝学无忧”。

我们发现很多在高校里面做老师的,头发白得可能比从事另外行业的群体更早,就是身体内部的精、气、神消耗的比常人可能更迅速,然后他们所遇到的思想上的困苦,物质上的煎熬,也比常人更难以忍受。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六年,等于十二年,然后进入大学,我们就按标准的本科四年来算,十六年寒窗,大学毕业以后,如果落户在城市当中,养活不了自己,这是现实。你有天大的本事,你刚毕业的学生,除非家里面有特别的人脉关系、事业基础、特别安排,你可能不用担心。像我这样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土包子来到城市里的,养活不了自己。我刚毕业第一个月的工资是四百一十块钱,自己吃饭都很勉强,就不要谈生活。你让这些人情何以堪?还有一些连续读,读到博士毕业,也就是这个社会上学位最高了,他依然没有很高的薪水。当然行业差别会很大,我们读财经的还要比读文史专业的好一点,也养活不了自己。他们怎么办?那肯定要想办法生活,这一想办法就坏了。如果说他进入了公务员系统,手里有权力,会怎么办?

跟各位同仁讲,因为我们读财经大学的,我本科专业是税收,我大部分同学,如果不是进入财政局、税务局呢,还都去了像财务公司、税务所,做财务工作的相对还好一点;那些文史类的、哲学类的,找一个工作都很困难,这是现实。那我们现在教给他们的都不足以让这个人学完了之后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他有没有担忧?马克思说过:人必须吃穿住行之后,才能从事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哲学的乃至于军事的各种社会工作。所以他首先要填饱肚子,他才能够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品位。你让一个人面临着要饿死的情况下,去跟他谈奉献,谈“千金不卖道”,谈慈悲,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有问题的。

不久前在长春我听一位老师讲,他补课一小时收五十块钱,然后现在听了老师“千金不卖道”的说法以后,不收了。我当时就跟他讲,其实是等于跟天下的同仁、同胞们讲,就是你要真学习祖宗文化,学传统文化,你要真具有所谓的慈悲心,你要看清楚社会的现实,分析清楚每一个人的局限条件,然后去考察他现在的生活状况,再去谈这件事。不分青红皂白,就要他“绝学无忧”:你是学了老祖宗文化的,就不能那么干。这件事情是有伤于同胞现实的生存和情理感情。而且我也不认为现在在社会上讲课的人,大多数讲的都是为人之道、经济之道、文化之道,也不是什么天道人道,就是自然之理没有。只不过他的教育过程教给了他一个专业知识,他需要用这个知识去换取他基本的生存条件。你现在告诉他,只要是涉及经典,那你是不是就应该遵守“千金不卖道”?我就不同意!我说我坚持这样做,是因为无论怎么样,我活不下去的那段时间已经挺过去了。因为现在省内的同行同仁都知道,东财老师的收入在大学里面算是高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这样坚持,有我坚持的道理,而且就组成家庭来讲,我太太的收入一直比我高,她在银行工作,但是她工作得比我辛苦多了。我们现在,就跟进入城市里生活的千千万万的农村子弟一样,我们要通过贷款去买房子,然后用后续的收入去还这个按揭,当它形成一个稳定的模式以后,就说我们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坚持下去,我们的生存不再是一个问题,所以我有我坚持的物质条件。

我们九二届的一位师姐在海关工作,海关工作是一份很危险的工作。所以我们会计学院的一位副院长,我们私人关系也很好,他曾经对他硕士的学生讲:我可以给你们送进海关,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以老师的身份把你们送进去。因为诱惑太多了,将来你犯错的时候,起因可能是因为我。你自己考进去,找人进去,他说跟我无关。为什么?诱惑太大!

这个话头怎么起来的?就是我们坐在一块儿吃饭的时候,谈起来他们又有两位同事被带走,她说几乎年年有犯错误的。那我们学财经的也曾经考虑过,高薪养廉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实行?比如像新加坡。我看过一个材料,新加坡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士,等于是大学刚毕业不久,我们大陆的合作者去,就感到非常惊讶,说她一个小小女子,那么年轻,她自己独立可以批准的项目在七千万新加坡元。但是你要想跟她做交易,她说绝不可能!也就是说,她自己的薪水足以让她养活长辈、晚辈和自己,她剩下的就是我如何把我自己的工作干好。而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需要调整的一个局面。我也想对有些学了一些传统文化,读了一些经典的人讲:你说这些人活该,贪钱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处于这个状态,那么一切是合理的,他就应该承受这个。我说那你慈悲心在哪里?不论是《论语》还是《道德经》,包括其他家的经典,都是为了让人能更好地生活,尤其是《易传》里面讲“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去向对方要道,你自己念了两天经典,然后你就要求别人去做,那有问题。除非你真是老师,只有这一点。别人请教的时候或者说你认为如果你再不想办法去指出他现在面临的危险苗头的时候,老师可以主动讲话,其他人管好自己!

回过头来去看我们现在所要谈的这个“绝学”。搞学问是很奢侈的一件事,这是我最近这一段时间里体会到的。首先你要吃得饱,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你不管是大学毕业也好,还是说初中毕业,甚至我没念书,像李嘉诚那样,像王有庆那样,十几岁挑起全家的重担。但是为人行不行?这就是“学”。因为现在在座的有好多也是《论语》课堂上的听众,我跟同仁讲,我们古代的“学”,可不是照着书本念一下就叫“学”,那是在生活当中明白一切道理,等于看天书的,才叫“学”。就是让我们明白做人,叫作“学”。那加上一个“绝”字,说这件事情绝了!美极了!好极了!“绝了!”它表示的是无以附加,达到极致,“太上”,不能再高了,叫“绝学”。到了宋代,张载先生说了那么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这两个字,“绝学”,是最值得传承的学问,最好的学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濒于灭绝的学问,快断绝了,需要有人去复兴、复启、传承,叫“绝学”。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真是需要有奉献精神,有些时候等于咬着牙,流着泪去做。因为我们和平年代可能谈不到流血,但确实面临着艰难局面的时候,坚不坚持?怎么坚持?听谁的?什么标准?怎么做?这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我讲这一章是不是能够在这两个小时内讲完,我也怀疑;就这四个字,能不能在这两个小时里面交代清楚,也不好说。首先就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体会?什么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绝学?越学会觉得越深刻;越学会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越多;越学才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受过教育,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呢?对于一个真诚的人来讲,一念真,他就可以入门,后面的是功夫的加深。我们的学问奇妙就奇妙在这个地方,有些人皓首穷经,可能从小的时候,他就喜欢读书,读到晚年,仍然是一个照本宣科的知识分子,没入门,这个学习很可怜;也有一些人,他可能就听到别人讲的一句话,就一下子悟通,一下子就知道了所谓的传承到底传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叫“绝学”?我们现在去猜测,老子他老人家当初下笔的时候,在他的那个头脑当中、心地当中意味着什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