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道德经理解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道德经理解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我们现在看什么是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相当于是我们心里生发出一念,你没有念,没有看法,没有意见,怎么是美呀?摆的这幅画,写上几句话,有些人说这真美,有些人说太俗气,任何一个评价都有可能不同。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于美。一件服装,有些人觉得那好得不得了,另外一个人可能看着嗤之以鼻。就是它本身很难统一起来什么是美。说唐代人就喜欢胖一点的...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我们现在看什么是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相当于是我们心里生发出一念,你没有念,没有看法,没有意见,怎么是美呀?摆的这幅画,写上几句话,有些人说这真美,有些人说太俗气,任何一个评价都有可能不同。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于美。一件服装,有些人觉得那好得不得了,另外一个人可能看着嗤之以鼻。就是它本身很难统一起来什么是美。说唐代人就喜欢胖一点的,后来呢?在历史上也能查到,有一段时间楚王就喜欢细腰的,那得瘦啊,还有为了细腰把自己饿死的、勒死的。现在知道有可能是为了减肥,节食得厌食症,最后死掉了。那不去考察,反正是问题很多。这已经出来了,你为了那个美,你接下去的行动有没有恶?当你没有圆觉的智慧的时候,我们所说的那个“绝学”没有印证到的时候,你的行为、意念,真的就是美善吗?那可不一定啊。很多人是好心办坏事,你看我们周围现在,好心办坏事。

我举一个例子,因为我跟刘力红老师一起学习做人之道,体会到张仲景所说的“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就是“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跟我们自己的五脏之间直接的这种对应关系,等于打通了伦理(也是道德层面)跟生理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一个贯通的认识。它是我们中华文化非常伟大的一块儿“绝学”,只能说这一块儿,冰山的一角。有一种人好心干坏事,嘴上说我要弘扬这个为人之道,可是他不懂啊,没真懂啊。讲发心的时候,好像比谁都坚决,一落实到行动的时候,比谁都差劲。做事情不看前因后果,不看一下人们的承受能力,不看一下周围的环境,直接硬生生地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胡说八道地讲。那一开始不了解内容的人,比如说我们政府官员,他一听你这是干啥呢?哪有这种情况。再一看,这种人怎么能称呼为老师呢?他干吗的?我们政府是有基本的国法和规矩的,它是有基本规范的,你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你是老师你就是老师了?谁给你发的教师证?你说拉起一伙人就开始讲课,你干吗的?联合起来现在这个社会状况,有暴乱的,故意的有组织、有策划的,你能怪官员去禁止吗?不能怪他们哪,只能怪这些做事的人。你说他是好心,是善心,怀着一颗美好的心,说要把好的道理传遍世间,可是让他一传,所有人都不听。

你看一下,不同的人,讲同样的内容,结果是天壤之别。“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若何?”不问青红皂白,这些人讲得头头是道,这些人讲的好像是说,那我献身都可以呀,可是下面还有老子的八个字呢,“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他们考虑到这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了吗?他看清楚自己的行为,自己所说的道理,真的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吗?让人能听懂了吗?没有!适得其反,等于好心干坏事嘛。美好的意念,做错了。那你说,孩子要成长,不听话,父母打了两巴掌,打人是不是恶?可是父母的发心是不是美善的?谁能说父母打自己的亲孩子他忍心下得去手?为的是什么?可是有些小孩,逼得父母不管教好像不行了。我们的老师说,打孩子、骂孩子,包括跟孩子发脾气,都是父母的无能、无理、不明白。所以我才发誓,我跟我家孩子讲,永远不会打他,这我能管得住;不发脾气这件事情,我承诺我去做,但是你得给我一点时间。甚至不是不发脾气,就是脸色都不能不好。现在我们家这孩子天天监督着我,我稍微一不注意,就是没有笑容的时候,为啥呀?好像又生气了,我说我有吗?那马上就得堆笑也得堆出一个。这是有人看着你呀,逼着你往好道上走。

那小孩子有样学样,我也告诉他,我说你现在要注意了,你这福报享得大,一出生有姥姥无微不至地照应着,我说你以前的脸是圆满的,脸型是圆满的,现在呢,有点上宽下面窄,这意味着什么?我说你这个福报已经被你吃去好大一块儿了。要笑起来,修回来,才能够圆满起来。农村人讲话,他不懂得看相吗?“太上,下知有之。”他没读过什么经典,说这个人什么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或地阔方圆,那就智慧也有,福德也有。没念过书的人都会看这个相。所以我告诉他,我说十四岁,你就开始把小时候那个福报吃得现在快成尖下颌了,赶紧地往回修。这一说他觉得比较严重了。然后我说你学那些画报上耍怪样儿的那些,这个嘴往下一搭,好像是好玩,但是这脸变长了,你还是应该往上去,人一笑起来,他自然阳气轻清上浮,嘴角他也会往上翘,然后两腮还会饱满起来。这样讲,他能听得进去。所以现在你看他经常的表情可丰富了,突然之间好像是下来,哎,想起来,又往上去,不停地变化,这也是修嘛。

那美善之间,善恶之间,就是一念之间,“相去若何?”父母打孩子,为他好;骂孩子,为他好,可是真明理的父母,应该是以身作则。你怎么样是你的,作为父母我有责任提醒你,做监护人有责任保护你,但是道理得你自己去明白,自己去走人生的道路,道德也得自己行出来,讲清楚你自己干吧。我现在负责我自己,等于爷俩儿互相监督。

那老师骂学生,批评学生,其实也是为他好,没有一个老师那么贱骨头,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大连话说就哈虎他,不会吧?都是他调皮,调皮得老师没办法。我小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是打学生的,那可真是一顿打呀。现在敢吗?现在据说一手指头都不敢捅,捅了就是问题;有些学生你说都不能说,你说了,他跳楼。这下坏了,这个教育怎么做?都是麻烦事。所以就得慢慢化,就得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人以身作则,听明白道理,立即自己就改,才能起作用。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这件事,对我们自己来讲,修学的时候,不要向对方去要求,人们都有嫉妒心,你不要以圣人之心去观察他,那就坏了,那你这么一要求,周围的人都是不合格的人,都是下士了。应该是以圣人之心去看,就是这么一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他们是来表演的,他是好是坏,跟我无关,我把握住我自己。他有些时候故意装相,就我们举那个例子,印顺法师本来当官当得好好的,被那个本焕大和尚看中,就给硬生生地拉着到弘法寺做方丈去了。一做方丈对他的态度非常恶劣,考验到即使骂他,他都嬉皮笑脸的时候,本焕大和尚说那你过关了,以后不跟你扯这个蛋了,考验合格了才心性不动。李叔同先生讲过:不近人情,处处涉险。后来他老人家出家了,那就是无论你在家,还是在外面修,人情不可不畏,就是你周围的环境你不能不考虑。这一点没考虑清楚,就觉得我对,你对就可以在周围的环境里横冲直撞啊?那不成了癌细胞了吗?你最牛,都得听你的,连营养都供养你,那早晚被社会铲除,被挖出去,会被灭掉。我们现在对自己来讲,解决好自己心性的问题,保护好它。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且君子不拂人之意,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别人喜欢的,那我们给;别人讨厌的,我们去掉。这孟子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无非就是他喜欢的给他,他讨厌的去掉。人们现在喜欢什么?人们现在就喜欢一个公正的、没有腐败的环境。现在难不难?很难哪。目前这个社会状况很难,为什么?虽然反腐败大家拍手称快,可是有一些在反腐的过程当中,触动了他的利益的呢?我现在就听说,政界跟商界有一些人,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是不喜欢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古往今来,斗智斗勇,不是说道理讲不清楚,道理很容易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这个讲法?就是每一天上午两个小时?其实都可以把那个最本质的道理讲清楚,就本心、本性的道理讲清楚,你回去自己实践就好了,再往下讲是细微的。可是这个人情,时代的特点,具体执行得千变万化,那可太不容易了。不容易在哪儿?人的脾气禀性,那都像在座各位吗?在周末的时候,安排好时间,连续地听这个讲座?

昨天我把自己对蔡琬的那首和诗念给大家听,最后两句话就是“子曰尤共北辰在,访客盈门鸟语林。”子曰,就代表着圣人所说的话,仍然和北斗星同样闪耀着光辉,但是有人愿意去听吗?有多少人愿意去听?大连各个景点,那都排不开啊,顾客盈门,全国的人都涌到这里来。我用的这个景点,一个是为了用蔡琬的那个原韵,就是用那个“林”字,还有一个是双关,他宁可听鸟语,他都不愿意听圣人之言!你说他是圣人,他当过官吗?他颠沛流离十四国,他说的那个话要能救中国的话,我们何苦于庚子赔款、甲午战败?孔孟之道早就过时了。这是现在社会精英分子有的观念,而且最近传出消息,移民美国的,投资移民美国的那个名额已经提前用完了,这些数据反映着我们现在国情民情什么样的状态,“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为什么我们这样?要讲明白,我们文化最关键的地方,激起大家爱这个国家,具体的是爱这个文化,再深入一点是爱我们的祖宗。

我现身说法地说,考察我们的家谱,家谱在破四旧的时候烧掉了,也有一些家谱流传下来。我现在看不着我们钟家的家谱,我就找啊,因为多次说这件事情,我姥姥奶奶都是姓王的,我的血液里面有王家的血统,那我就通过王家的血统,就查到了原来是文王的后代,它从姬姓而来,那文王再往上查,大家就知道了,查到黄帝那里。为什么是炎黄子孙?再往上查,搞不清楚了,因为炎帝的家谱没有;黄帝的家谱有传下来,但是现在呢?它不能公开出版,或者说很少有公开出版的。据说现在大连的韩伟先生把韩姓的家谱搞清楚了,全国的好多姓韩的人到大连来查这个家谱,要认祖归宗。将来我们查来查去,对在一块儿会发现,原来大家是一家人。我们中国人好就好在,不但是五百年前的事情能查清楚,两千五百年前的事情还能查清楚,甚至四千五百年以前的事情,随着考古发现,随着传统文化慢慢复兴,不再破四旧了,可能有一些文献还会出来,那我们都能够查清楚。都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它会蒙我们吗?会骗我们吗?

“荒兮,其未央哉!”就像荒原一样广大,它没断绝呀!“未央”就是未断绝嘛。汉代的那个皇宫,叫未央宫;唐代的那个皇宫,叫大明宫。大明宫含元殿,大家看过那个建筑吗?陈寅恪先生就是根据唐代宫殿的那个格局,推断唐代宫廷的斗争,你看看做史学的,他能精彩到这种程度。为什么是这个格局?是斗争的结果,权力斗争的结果。推断当时的那一段历史。我们现在史学给大家的感觉,不就是背背过去的人、事、物吗?我们现在想一下,我们初中所学的那个初中历史、高中历史,我觉得它不叫历史,那就是让你背,倒头经一样。历史关联,历史内涵几乎为零啊。所以林毓生先生说,读原典的人跟读教材的人,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原创性和思想性的差别。读原典的人,他跟大师在一起,跟大师的思想在一起,他自己最终被同化为大师;而读教材的人,可能就读成了一个知识分子。根本就不知道大师的思想什么境界,什么状态,人怎么活。

我还是相信我们经典上所说的圆觉的、贯通的,“荒兮,其未央哉!”广大如荒原,一马平川,永远没有绝灭的时候。众人,“众人熙熙”,“熙熙”是什么意思?享受、舒服、快乐自在。老子形容了一下,“如享太牢”,上一讲我们讲“太上、太极、太太”,这个“太”呀,是大到极点了,比那个大还多一点。怎么形容?叫“太”。你说犬也是大多一点,就是所谓多一点要放对地方,谦卑地放,放到底下去,就是“太”。往高了放,放成“犬”,就变成狗了。列宁说: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说的还是中道的道理。

我们看“太牢”是什么?这个牢,不是监牢的牢那个意思,宝盖下面是个什么?牛,家里杀牛作为牲,牺牲嘛,祭祀用的。能杀牛的,那是最大的牲畜了,中国以前没有象,最大的牲畜几乎就是牛,拿最大的牲畜来祭祀,就是最大的祭祀,叫牺牲——太牢。查历史也有叫大牢的。杀羊叫少牢,就是小牢。根据自己的程度、级别、事件重要性,杀一只羊祭祀祭祀就够了;我小的时候还看过,杀一只鸡够了,那更小。少牢、大牢、太牢,太牢就是杀一头牛,甚至牛、马、羊同时杀,一起祭祀。但是以牛最大的为代表。就像我们说,养生是养生长化收藏的简称;《道德经》是道德仁义礼之经的简称;那这个太牢,就是杀牛马羊合在一块儿。

杀牛宰羊啊,怎么样?有吃有喝有酒有肉,“如享太牢”。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这是普通人在物质层面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我想穿一件传统的服装都不可以得,说不好看,那我顺从好了。“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不喜欢,不喜欢我不穿呗。但我回家里你管不着了。“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回家享受去,不受这个束缚。

“如春登台”,春天的时候草发芽了,如沐春风那个感觉,看见冰也化了,那感觉大家都经历过,反正就是舒服,就是自在。你只有让大家修到那个快活的状态下,不是刻着苦去学习,他才能把这个东西传下去。

所以大家看一下,真正的传承传统文化的那些人,他不苦,你看着他过苦日子,他心里不苦。他早已超脱了我们心里想象的对自己束缚的那些框框。像我们老师,人家拿着一兜子钱去给他,他不要;现在上千万的捐,他也不要;但是建成教室,给大家提供好的场所,我们可以提供讲学,这可以,就是产业还是你自己的,我不要。而且我去那些天,整个厨房里面的西红柿、青椒、萝卜、土豆,全是他家园子里面的,好吃得不得了,全部贡献出来,也不要钱。

“我独泊兮,其未兆”,湖泊的“泊”;“如婴儿之未孩”,孩子的孩。他老人家说,你们这些人,“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玩去呗,你们玩,我呢,看好自己的这个念头,起头的一念,就像它没发生任何征兆之前,不让它起,起了之后呢,像小孩,我就知道了,保护好。然后“傫傫兮,若无所归”,就像马路上堆了个东西,往哪走?真理是无路之国,你往哪走?你是自己世界的王,你去求谁?返回来求自己。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kuì)”这个版本是通假字,遗留的那个“遗”,“而我独若遗”的“遗”读成kuì,是那个“匮乏”的“匮”,找到了吗?众人皆有余,人家有余力,有余财;“而我独若遗”,遗是匮乏,缺道、缺德、也缺钱。“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一个人,七年的时间看真伪,都不保靠,所以古人说盖棺定论。现在我们知道盖棺都不保靠,那怎么去判断?你只有跟经典合起来,跟自己较劲,这是最保靠的,经典它不会骗我们。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是个傻子吗?大连话说彪吗?给钱不要,酒不喝,这哥们儿不打麻将、不抽烟,你想干吗?活着还有啥乐趣?各有各的乐趣,就是你有你的权利,你去享受你的,你别拿你的标准来“享受”我,就像我不拿我的标准去跟他人论辩一样。没有!你有你享受的权利,我也有我享受我自己的这个不足为外人道的权利。我认为我悟通天人合一跟广义相对论是同一个道理的时候,我认为我得了大享受!那一天的感觉,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深夜当中,我讲给太太听。那确实是有一个变化在。这个“愚人之心”,到底谁愚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后面又来个形容“沌沌兮”,混沌的沌,不是混哪,是沌,形容这个状态。那整个世界上,他又换了,不说众人了。俗人,“俗人昭昭”,你们都是明白人,就“我独昏昏”,好像不明白事理;“俗人察察”你们什么都清楚,“我独闷闷”。我学习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屋,我那同寝的人,就说我这人太没意思了,闷得要命,因为止语嘛,我回去我也守老师这个规矩,不说话。“我独闷闷”,这人没意思,太闷了。

“澹兮其若海”,可是,我们有自己的追求,郁闷到极点了,我就跑到星海湾广场去看那个大海,“澹兮其若海”。风来的时候,好像无所止,天地之间自由来去,就是《莲心曲》里面那个词语,你来就来,你走就走。那人也可以是这样,该来的时候来,应时而生;该走的时候,应时而走。该那个“clears out”,就像乔布斯说的,该被清除了,给下一代腾地方,那就走呗,老子都腾地方,孔子都腾地方,我们算什么?!

“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大家都有个目标,都有条件,都有自己的理由,“我独顽且鄙”,就像一个顽童,冥顽不化,跟时代格格不入,而且“鄙”,当然是鄙陋的意思。就是低矮就下,道在人间,犹如河谷对江海,它能够把所有东西给承接起来,都能够适应。所以今天在这个社会上,要想有好日子过,无论你多高的职位、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名声,只有低下去,才有好日子过。唯谦纳福,低到底,你成大海了。当然你可以高到顶,但是要有突破,突破到像天空那样,也可以。但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几个人做到高到顶。

怎么高到顶?权力到极端,但是,不恋权,可以高到顶。古往今来,谁能活着放权,就是高到顶了;谁能在活着的时候把财富捐空,高到顶了;谁能够在名满天下的情况下,觉得自己是一介凡夫,高到顶了;真是高到顶的时候他低到底儿,圆觉,然后所有天下人再把他抬起来。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看起来跟周围的人一点都不同,但是“贵”什么?“贵”那个本来的能够生我、生万物的那个本体,那个母亲,也就是“道”。以它为贵,尊道贵德,守住初心,守住本心,守住清净心,人就成就了。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由本体生发的,都是由母体生发的,所谓本体就是母体。它能够生出万物,食养我们,无论是吃的,还是精神上的涵养,我们现在就是等于吃精神食粮;一会儿回去,那身体饿了,还要有物质食粮。谁给的?都是本体生发的。“贵”什么?“贵”那个本体。这实际上连孝道都包括了,要追查根儿,谁给我们,我们生出感恩之心,“贵”这个。所以老子跟孔子并不是两家,要两家的话,那就是没理解孔子跟老子。

今天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