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深入体会 句读可知》道德经理解

《深入体会 句读可知》道德经理解

深入体会 句读可知说完了版本的问题,再说句读的问题。古代竹简或者印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就是没有今天所谓的标点符号。“句读”是小学,是读书人的基本功,是让我们自己去断句,把那个意思读出来。而且,这种制作书籍的方法让我们得天道,让我们聪明。竖行的书,读书的时候,头是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一列一列地上下活动着,就是我们的脑子始终是这样(做点头的样子)。我们的老祖宗太...

深入体会 句读可知

说完了版本的问题,再说句读的问题。古代竹简或者印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就是没有今天所谓的标点符号。“句读”是小学,是读书人的基本功,是让我们自己去断句,把那个意思读出来。而且,这种制作书籍的方法让我们得天道,让我们聪明。竖行的书,读书的时候,头是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一列一列地上下活动着,就是我们的脑子始终是这样(做点头的样子)。我们的老祖宗太聪明了!让读书人自然地就能活动脊椎,改善督脉的气血运行,保证头脑的能量充足和身体健康。今天很多人得办公室的毛病,许多都是因为脊椎出了毛病。说到这里,请大家现在就调整一下坐姿,基本上放松地坐正,头微微地上顶,有学过太极拳的,有学过内家拳的,无论是八卦掌还是形意拳的,老师肯定教过,否则一看姿势就不对了。这样坐正,天、地、人自然贯通,我们自己身体的那个能量自然跟外界就可以进行沟通。如果没有这样的体会,就不知道我们这个文化为什么好。

所以,中华古文化是要求读书人把这个句读自己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身心俱炼的过程。这里举一个因为句读的不同而悟道的例子。古代的一个祖师,他读一部经,叫《楞严经》,当然也是这种正体字,不会有标点符号的。按照我们现在的断句,他当时读到的这句话应该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但是,他读着读着,他把那个句读给改了,叫“知见立,知即无名本”,一下子豁然大悟!就一下子明白了,被人称为老师了,成为祖师了。就是句读的不同,“知见立”,你有知见立起来,就是脑子里有一个成见,“知即无明本”,这个成见就是你发生错误观念的根本,“无明”就是糊涂。什么是明白呢?《道德经》第十六章说:“知常曰明”,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个“常”,知道这个“常”叫作明;那第三十三章里面还有一句话,也是解释“明”,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才叫明;那还有第五十二章说“见小曰明”,“见小”就是在静坐当中见到的那个极细微的状态,一片光明,业消智朗,觉慧洞开,自然也就明白了。“自知者明”,因为当你“见小”的时候,也就一定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也知道那个“常”是何所指,这就是“明”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